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心理健康、心理支持、心理干预、心理关怀,都成了人们关心的字眼,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转自搜狐 北京市卫生局灾后精神干预网络中心与北京安定医院联合开设的非典咨询热线,4月26日开通,其后10天内,就接听了1500多个咨询电话;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的热线电话,也曾创下了10天接听4000多个电话的纪录,其中,女性占53.8%,20—50岁之间的咨询者占86%。 转自搜狐 非典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在医生指导下,以科学的态度摆脱心理异常,是理智的选择 转自搜狐 主任医师杨蕴萍是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在非典咨询热线值班。杨大夫介绍,咨询电话开通之初,咨询的内容大约一半为有关非典的常识;大约四五天之后,心理问题的咨询开始增多,并主要集中在担忧、焦虑方面,约占全部咨询的1/3,许多人觉得失去安全感;再后来,咨询者出现抑郁情绪,约占全部咨询的5%左右,不少人表现为情绪低落,还有的出现了身体不适、失眠等症状。 转自搜狐 “恐惧是对某种尚不知晓又突然面临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一般有具体恐惧的对象或事物。恐惧心理大部分人都会有,但如果严重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功能时,就成了一种病症,即‘恐惧症’。”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许天红大夫这样认为。 转自搜狐 一位母亲的恐惧症仅因为孩子的一次普通感冒。孩子感冒后,她惊慌万分,虽然孩子第二天就好了,但她对非典的恐惧却从此像生了根一样,不敢出门、不敢上街,也不去上班,后来还开始失眠。她不仅不敢再提非典两字,也不许家里人提。为此,家里人不敢看电视,不敢谈论此事,跟着她紧张万分。这种状况持续两周后,家里人实在忍无可忍了,劝她看心理医生。 转自搜狐 许大夫从非典的症状讲起,对她的“症状”给予一一排除;然后加用抗焦虑的药物及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一周后,这位母亲的情况有了好转。这时,许大夫又用认知领悟疗法,和她一起分析病情,指出导致恐惧症产生的性格弱点,帮助她渐渐摆脱无谓的恐惧。 转自搜狐 “一般而言,恐惧心理本身也存在着一个衰减的过程,强烈的恐惧在4—6周后随着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而得到逐步缓解。”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侯也之告诉记者。随着非典流行时间的推移,人们目前的恐惧情绪已远远没有开始时那样强烈了。这虽是一件好事,但人们同时也决不能麻痹大意。 转自搜狐 由恐惧衍生的不良心理,还有焦虑和抑郁。北京安定医院三科主任马征副主任医师说:如果说恐惧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某一特定模式所产生的情绪反应的话,那么由恐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则无固定的目标,患者无论如何都觉得不安全,这种不安全感已无固定的目标或模式。 转自搜狐 马主任在接听热线电话时曾遇到这样一位患者:一位中年妇女在电话中告诉他,自非典流行后,她急急忙忙地在京郊的密云县租了一套房子。但把家搬到密云后,她仍是焦虑不安,仍觉得不安全,整日不敢出门。这显然是一种过度焦虑的表现,马主任建议她适当服用抗焦虑药物。 转自搜狐 在恐惧的前提下,另一种表现便是疑病倾向。一位患者在看心理医生时,不停地诉说她身上有病,自觉体温升高。但两周的观察及相关检查,最后并未发现她真的有病。许天红大夫说,除恐惧外,非典流行后期大量出现的是这种疑病症患者。此症的产生,究其原因不过是自己吓自己所致。 转自搜狐 许天红大夫认为抑郁症也不容忽视。在非典过后,抑郁症有可能会在被隔离的非典病人、病人家属以及本身有抑郁素质的人中出现。他们十分需要家人和社会有意识的关心。 转自搜狐 随着抗击非典的深入和持久,医护人员岗前心理培训、岗中心理支持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转自搜狐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是心理医生的又一职责。在安定医院3条非典咨询热线中,其中有一条是专门为医护人员而设的。马征主任说:“非典流行刚开始时,迫于形势的紧急,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仅限于临床救治知识,随着抗击非典的深入和持久,岗前心理培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转自搜狐 26岁的护士小刘在奔赴抗击非典一线的前夕,感到焦虑不安,她悄悄找到北京友谊医院的柏晓利大夫。“轻度的恐惧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由于恐惧,人在做事时自然会倍加小心谨慎,也就在客观上给人带来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由于恐惧的存在,人的焦虑情绪也能得到适度缓解。所以,轻度的恐惧不仅是正常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坏处,所以不必刻意加以掩饰和强行克制,不妨就带着这种恐惧前往。”听了柏大夫的解释后,小刘茅塞顿开:“过去从未有人告诉过我可以带着恐惧上岗。”结果,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心理应激期过后,恐惧感也自然消失了。 转自搜狐 另一位医生则由于早期接触了非典病人,而且后来同事中有患病者,还有不幸去世的,对他心理震动极大。尤其是同事的去世使他一直非常难过,低落情绪一直持续。后来他开始寝食不安,出现了一些忧郁的征兆。“这在心理学上叫沮丧反应。一般在亲人、亲属去世之后出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同事之间朝夕相处,其熟悉的程度不亚于亲属。”侯也之副所长说。 转自搜狐 在安定医院专为医护人员开设的心理热线开通短短的几天内,就接到30位医护人员打来的电话,其中13人是从一线打来的,另外17个电话则由亲属打来。 转自搜狐 抗击非典,医护人员无疑是英雄,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对他们面对死神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知难而上精神的赞美,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无愧于这种歌颂,许多人压抑了自己的恐惧。为此,侯也之呼吁:医护人员无疑是英雄,但并不是神,他们同样有普通人的情感反应。她鼓励医护人员不要压抑恐惧的情绪,不要怕难为情,向亲人朋友、同事说出来可以减轻恐惧程度,有益于身体健康。 转自搜狐 在疫苗、有效的治疗药物研制成功之前,恐惧心理有可能在部分人心里长期存在。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 转自搜狐 在非典肆虐的时候,曾经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反而坦然。北京友谊医院有一个“心理健康之友”俱乐部,成员由在这里的心理门诊接受治疗和曾经接受过治疗的人组成。就在不少人深居简出之时,他们却呼朋唤友,游园、聊天、打牌、野餐……尽享春天的美好。 转自搜狐 陈律师是俱乐部的一名成员,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能坦然面对,首先得益于他们接受的心理治疗。这种治疗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重新调整,从而再遇到问题时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 转自搜狐 柏大夫说:别人正在经历的诸如恐惧等心理问题,他们早已经历过了,连生与死的难题都想明白了,非典对他们还算得了什么呢?问及陈律师想没想过被传染,他回答:“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想,在做好各种预防措施的前提下,被感染或是不被感染都是正常的。”他还表示要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周围的人。 转自搜狐 对非典流行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心理影响,专家各有高论。 转自搜狐 柏晓利大夫认为,这次非典的流行可能会对许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甚至带来某种改变。 转自搜狐 许天红大夫认为:危机必然会给人带来心理创伤,而且由于记忆,这种心理的创伤还会在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 转自搜狐 侯也之大夫认为:在疫苗、有效的治疗药物研制成功之前,恐惧心理仍有可能在部分人心里长期存在。长期潜在的恐惧是对人们心理耐受力的一种考验。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杨锐)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