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的一家报纸曾经在头版头条写道:“尽管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正在轰炸伊拉克,但萨哈夫的‘语言导弹’同样使得联军领导人的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一家黎巴嫩报纸也表示:“电视观众一看到萨哈夫就兴趣浓厚,他们都想听听萨哈夫搞笑却掷地有声的话语。” 转自搜狐 自 3月20日美英联军向伊拉克打响第一枪后,其“震慑”和“斩首”行动在突然之间让巴格达乃至世界的空气凝固了;包括战争的发动者们也陷入了效果评估和决定下一步方向的短暂等待中。是萨哈夫——时任伊拉克新闻部长的一位“文官”挺身而出,打破了这种沉闷。于是,伴随着联军一轮紧接一轮的精确制导轰炸和隆隆战车长驱直入的“世纪狂奔”,萨哈夫用自己独有的个性语言和姿态,在对外信息宣传舆论的层面上辟出又一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战场,开始了与联军及西方敌对势力的“孤军奋战”;由此,他也就成为了世人关注伊拉克命运的一个重量极“焦点人物”。随着时间和战争进程的推移,尽管每晚的新闻发布会上他那明星般的表演愈来愈多地显露出作秀的成分,但他的顽强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战争本身的“迷雾”并掩盖了伊军正节节败退“一边倒”的战事真相,给对方的信息战略造成了不小的干扰和麻烦。 转自搜狐 让世人永远不会淡忘的一些搞笑而苦涩的镜头有: 转自搜狐 明明联军已经攻入巴格达国际机场,萨哈夫却硬说没有这回事;最后再改口称,已对敌人形成反包围且这机场将成为联军的坟墓。 转自搜狐 明明联军的战车正在巴格达城内驶过,萨哈夫却仍硬说没有这回事;最后又改口称,是故意放他们进来的并已将其退路堵死了。 转自搜狐 我特别注意到,当时的萨哈夫以他足以令世人惊讶的心理素质和特有的“大将风度”,开涮奚落、含笑指称对方是一群“小丑”和“傻瓜”;说这些“小丑”和“傻瓜”之所以编造出这些“假消息”,是因为“他们脑子有毛病”。忍俊不禁的我不能不敬佩萨哈夫倒是一块在 BBS论坛里打“口水战”的好料!可惜,世事造弄人。也难为了这位新闻部长先生,谁叫自己的国力军力竟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善打“口水战”可逞一时“语言”之强,终究还是改变不了弱肉强食的“法则”。吐“口水”若没有实质上的实力支撑,最终一切等于零;甚至为后世留下笑柄。 转自搜狐 开战以来,萨哈夫的风头之健也确实不输于以“口水”交战的死对头们。因为萨达姆等一些军事将领不能公开露面,他只能义无返顾地走上前台而一度成为伊拉克人拼死抗战的新的“精神领袖”。我相信,萨哈夫即便不能因凭借混杂在世界媒体和记者中而得以让裸露的肉体生命有了残喘延缓的条件,他也照样会视死如归地把反抗外国入侵的仇恨宣泄在掷向敌人的“唾沫”中。 转自搜狐 战争是残酷的,现实是无情的。单靠“口水”“一夫当关”,并不能掩盖和扭转战场上己方的颓势与败局。就一个民族维持生存和谋求发展的需要而言,除了不屈不饶应有的“民族精神”,还万万少不了民心、少不了社会政治的现代民主与文明、少不了顺应历史的潮流、少不了审时度势争取和珍惜有利的内外环境、也少不了国际社会最大限度的同情与支持。特别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我行我素的情况下,如何走好自己的强国和卫国之路,将决定你最终即使不能以“实力”说话,也能以“耐力”说话!“口水”再好再强再无所不用其极,只能“吐”一时之快却不能受用长久。 转自搜狐 事实是,伊拉克和萨哈夫既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也没有这样的“耐力”。换句话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对外“发言人”在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表现,慷慨激昂也好谈笑风声也罢,如果反映不了现实或不能被事实证明,他“愚弄”的究竟是自己的敌人,还是自己的人民?(与狼共舞SH tengfei555@sohu)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