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编者按】
  新华社昨日发表文章,对一度轰轰烈烈的两个“典型”进行了回访,发现这些“典型”要么由“热”转“冷”,要么“不告而终”。个中原因,值得反思。[发表评论]

福建漳州“部长夜谈”官去政息
  福建省漳州市组织部门前些年推行“组织部长夜谈联动”制度,让普通群众和一般干部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能找到领导反映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最近,记者赴漳州市进行回访,却发现这项制度已悄然消失。

背景回放

  

  夜谈接待群众4.3万人次

  1996年冬,老红军邹天水的儿子三访漳州市委组织部,均因部长外出不遇,只好留下三封信怅然离去,说不恢复党籍90多岁的老父亲死不瞑目。当时的组织部长获悉此事后,带人内查外调,核实历史,最终恢复了邹天水的党籍。至此,邹家三代奔波申诉了40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

  这件事对组织干部的触动很大。部务会决定从12月开始建立“组织部长夜谈”制度,规定每月15日下午4时到晚上11时为接待党员、干部、群众来访来电的时间。很快,“干部群众有难处,去找市委组织部”在漳州传为美谈。

  1998年2月,全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加入夜谈联动,统一时间、上下对应、协调运作,共同解决群众上门反映的实际问题。

  1998年4月,漳州市委常委会决定把组织部长夜谈联动范围扩大到市直20个部门;6月,市委常委会再次决定把夜谈联动覆盖到市、县、乡三级450个党政机关,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夜谈联动网络。

  到2000年4月,全市共接待群众近两万批4.3万人次,反映问题和提建议1.8万多件,办结1.4万件。漳州市委还召开了组织部长夜谈联动工作经验交流及表彰会……

[全文][发表评论]
绍兴《民情日记》由热变冷
  1998年始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雅璜乡的《民情日记》,因为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受到社会的好评,从嵊州到绍兴,再到浙江全省,一次次被学习推广。

  为此,绍兴市作出《推广落实民情日记活动三年规划》;嵊州市成立了民情日记推广办公室。

  不久前,记者到绍兴市采访时发现,《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一些地方虽然还在记,但疲于应付,走形变味,有的甚至成了乡镇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

[全文][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警惕“典型”异化为“软政绩工程”
  这两个“典型”的兴衰史表面看有诸多相同之处。都源于良好的初衷———为了倾听民意,督促官员尽职尽责;都“由小到大”———不管别处的实际情况,逐步推广到较大范围;都引起过很大反响———包括省级甚至中央媒体都进行过报道;结局大致相同———都逐渐“由热变冷”,直至归于沉寂。

  再往深处剖析,这两个“典型”的“短命”有其必然的原因:脱离实际走形式,制造轰动效应,没有求真务实。“典型”的意义在于,在道德上表明一种向上的、真实的价值取向,引导和提倡人们仿效之。但是,它并不意味着可以强制要求所有人都要这么干,不能硬性要求所有的官员都像小学生每日做作业那样,把自己的一言一行记录在日记本上,否则就要影响考核成绩,也不能要求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在夜里值班听取民意———漳州市有些部门根本不具备夜谈条件,有的部门半年也没有一个人来夜访,但也必须有几个人呆着,一到夜谈时,各个机关灯火通明,还要安排快餐、夜宵,行政成本大增。有关部门之所以把“小典型”推而“大”之,无非是要在“量”的扩大上显示一种“气势”,以便为媒体报道增加“力度”,引起上级的注意。

  有人把这样的“典型”称之为“软政绩工程”,十分在理。现在有些地方官员除了抓大项目、修大广场等看得见的经济上的“硬政绩工程”外,也开始注重营造看不见的、政治上的“软政绩工程”,其特点是假借公众的名义,打着为民服务的旗号,把公众当做自己“作秀”、玩花架子的道具,“为民办事”变成“为己造势”。

  “硬政绩工程”的危害已经开始为世人所了解,但“软政绩工程”的危害一直藏而未露。其实,“软政绩工程”的“杀伤力”也不可小视。它除了也能造成劳民伤财的后果外,还侵蚀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模糊了官员们的价值导向,必须坚决遏制。

  事实上,一个理性和成熟的社会,一个能坚持以人为本、法治之上的行政理念的地方政府,是勿需不断地制造轰轰烈烈的“典型”的。对所有官员的管理,坚持的是守法、尽责的标准,而不是超越实际的道德要求。“典型”的出现,从根本上说依然是“只对上负责”的结果,这与目前倡导的“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观念背道而驰……
[全文][发表评论]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