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童宁 主持人:李品华 编导:陈菲 助编:杨燕怡
嘉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主任设计师 白明生。“神舟”号飞船的主任设计师,曾参加“神舟”三号飞船的回收。
1月5日中午12:25分、晚间23:30分,以及1月6日中午12:25分重播。
就在四个小时前,我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生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已经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顺利回收。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四号有可能是我国最后一只无人飞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了飞船返回实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曹刚川、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也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了飞船返回实况。目前神舟四号返回舱正在运往北京途中,部分科学实验结果将很快揭晓。
主持人:神舟四号飞船,它的回收过程,还有回收的方式跟神舟三号飞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嘉宾:是完全一样的,现在无人飞船都是给有人飞船、载人飞船打基础的,这样整个的系统的工作状态,工作过程原则就是一致的,这样通过多次的飞行可以提高可靠性的验证,这样为载人飞行打一个基础,所以原则上,不是每一次都要有所改变的。
主持人:飞船在轨道上运行,包括它从发射到回收的整个过程,整个这个过程都要受到地面的监控,我们知道在飞船的返回舱回落地面的过程当中,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它可能要与大气层剧烈地摩擦,表层还要剧烈地燃烧,在这个时候,飞船和地面的通信是中断的,也就是说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地面上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到飞船内部的情况的?
嘉宾:对,是这样的,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到一定的高度,就会进入一个所谓的科学上叫黑障区这个时候,就是地面跟飞船的通信中断了,返回舱靠自身的控制系统,按照一定的程序,就返回地面,再到一定高度以后,恢复测控以后,这样地面可以与航天员建立通信联系,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而且是无法避免的。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问题,该采取怎么样的应急措施呢?
嘉宾:因为时间很短了,靠地面的,没有什么一些特殊的手段来给它采取作用。
主持人:通信中断的这段时间可能会维持多久?
嘉宾:大概是在几分钟的时间吧!
主持人:神舟四号飞船是在内蒙古的什么地方着落。
嘉宾:在内蒙古的中部地区,中间这个位置。
主持人:在呼和浩特的东北方向,离呼和浩特不远,东北方向。
嘉宾:对。
主持人:在其它的一些国家有很多飞船,他们是选择落在水面上的,就是着陆点是落在水面上的,就是着陆点是在水上的,那么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在陆地上来着陆,而不是在海上呢?嘉宾:这个主要是根据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还有咱们搜救的手段,比如中国,在内蒙古自治区有非常好的回收环境。
主持人:陆地回收环境。
嘉宾:就是陆地回收环境很好,面积很大的一个草原,就是非常平的。这样有利于返回舱比较安全地回收。美国可能有它的特点,就是适合于在海上做这些工作。其实在陆上,海上回收都是可以的,咱们的飞船也是没问题的。
主持人:这是一个飞船返回的一个过程,就是从预定轨道,然后脱离这个轨道,然后进入大气层,最后着陆这么一个过程,我们知道这个着陆是在内蒙古的中部地区,那他在脱离轨道可能会在什么位置呢?在地球上什么位置呢?
嘉宾:大致是在新疆的上空。
主持人:就开始脱离到原来的轨道,进入到大气层,就是这个飞船,它进入到大气层之后,然后再着陆,这么一个过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嘉宾:飞船的返回舱,大概在100公里左右的高空进入大气层,这样由于飞船的返回舱的速度非常快,它就跟大气产生大量的摩擦,产生很大的热量,这样返回舱本身看着是一个火球,我们通过地面的话,肉眼都可以看着的,通过摄像机这些都可以看着的,大概经三四十公里左右,就是飞船速度比较小了以后,就没有这个景象了。大概在10000米左右的高空,飞船的降落伞打开,这样的话,返回舱就比较平稳地,就跟飞行员跳伞似的,一个滑落的过程,就降落到地面上。
主持人:飞船下落之前,有一段时间,飞船的姿态是横过来飞的,然后到这个,可能脱离这个轨道之前,它又是反过来飞的,就是头朝后来飞的。
嘉宾:飞船是由四个部分来组成的,前面是轨道舱,中间是返回舱,后面是推进舱,这样的话,在返回以前,我们进行第一次调姿,相当于飞船是横过来,转90度。
主持人:就是这样横着运行。
嘉宾:对,横着运行,把轨道舱分离出来,轨道舱又作为一个独立的卫星,在天上再继续工作。
主持人:轨道舱还是按照原来的轨道运行。
嘉宾:还按原来的轨道,对,继续工作,而且我们后面飞行控制呀,这些都要做的,后面返回舱跟推进舱就继续飞行,到了一定的时间和位置以后,它根据地面的要求,再转一个姿态。主持人:再转90度,就是尾部朝前。
嘉宾:尾部朝前,对!现在要二次调姿,第二次调姿,这样的话,在靠推进舱的发动机,制动发动机点火,整个把这个组合体的速度降下来,它们再一块儿飞行一段时间,到了这个高度,推进舱就分离掉了,推进舱自身,它靠它那个,就是返回大气过程中,就烧毁了,就是返回舱返回地面。
主持人:这个飞船坠入到,进入到大气层,这个坠落过程,它的速度可能会是多少呢?
嘉宾:速度,前面的话,就是7点几公里的一个速度,后来就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
主持人:7点几公里每秒。
嘉宾:7点几公里每秒。
主持人: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
嘉宾:对,第一宇宙速度。
主持人:这样大的一个速度,会引起飞船表层的剧烈地摩擦和燃烧。然后这个表面温度可能会达到上千度,很多观众可能都想了解,如果里面有航天员的话,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嘉宾:咱们飞船的返回舱进行了防热设计,虽然返回过程中,返回舱的表面温度是高到上千度,但是因为它有一定的防热层,另外它里面还有防热的材料,隔热的材料,这样可以保证航天员在里面,温度就是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温度,最高的时候,就是舱壁上的温度,内壁的温度也是很低的,就是比空中的话,虽然高一点,但是还是30度左右,这样一个温度。
主持人:噢,舱内的温度是30度左右。
嘉宾:对。
主持人:这些航天员还要面临很严重的超重现象?可能他们承受的压力要是自己体重的很多倍。
嘉宾:返回的过载呢?就是刚才说的超重,我们叫过载,这样的话,它不至于很大,就是在航天员的承受范围内。
主持人:可能会是他体重的多少倍呢?
嘉宾:不超过4倍的超重。
主持人:这个航天员是可以承受的?
嘉宾: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是不是很痛苦呢?
嘉宾:不会很痛苦,没问题。因为飞机做一些俯冲呀,还有各个紧急的动作的时候,也是有很大的过载。
主持人:飞船里面的设计,有哪些可以减轻这种超重的现象呢?
嘉宾:超重一个是根据轨道的设计,还有靠一些控制的设计。
主持人:主要的控制就是通过那个升力控制,就是往上升的那个升力?
嘉宾:往上升的升力来控制。
主持人:那升力是咱们产生的呢?
嘉宾:升力是靠咱们这个,一是返回舱的外型和它的姿态,另外主要是看利用空气了,利用空气的这个,它因为……
主持人:跟它的下落角度有关?
嘉宾:对,空气的阻力的话,它是沿着运动的方向,但是返回舱的外型就是按照一种,比如说一个升力体的,部分升力体设计的,它就可以把这个阻力一个是化解成一个减速的方向的,另外是一个向上的方向,这样的话,使它轨道更平缓一些。
主持人:与前三艘神舟号飞船不一样的是,这次神舟四号飞船,它的主着陆场是在内蒙古的中部,还有一个副着陆场是在酒泉附近,这个副着陆场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用到呢?
嘉宾:我们主着陆场天气比较恶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给飞船发出指令,让它落到副着陆场,降低到哪个场地呀,是主着陆场还是副着陆场呢?在它制动那一时刻已经决定了。
主持人:除了主着陆场,还有副着陆场之外,还有一些海上的,陆上的应急的救生区,他们是做什么用的呢?
嘉宾:为了保证咱们航天员在一个情况下的安全,咱们制定了一些预定的一些着陆区,这是经过咱们预先选定好的,就是对地面的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以后,证明这些着陆区是安全的。
主持人:可以成为着陆区。
嘉宾:对,可以成为着陆区,应急着陆区,这样的话,航天员在飞船上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故障,非常严重的故障,不得不马上返回的话,那就是返回到这些预定的着陆区,因为着陆区是比较多。
主持人:美国曾经有一个型号的飞船,就是“水星”飞船,那么在“水星”飞船回收的过程当中,它在全球有几十个预定的回收区,那么是不是这种预定的回收区越多,这个飞船回落就越安全?
嘉宾: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这样的话,因为出事的概率是非常低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持这些应急着陆区,一是从经济上不划算,因为咱们设计上是可靠的,现在认为这样的着陆区,目前咱们选择的着陆区已经足够了。
主持人:那中国有多少这样的着陆区?
嘉宾:有十几个这样的应急着陆区。
主持人:有没有可能,因为故障,飞船落到所有这些着陆点,还有救生区以外的地方。
嘉宾:本身出故障的概率就非常低,落到那个,就是出现应急回收呀,还有落到这些预定的着陆区的这种情况,故障情况就会很小,概率很小。
主持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嘉宾: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航天设计队伍,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在设计上也作了有效的可靠性设计,这个前期的工作做得非常充分,我们想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主持人:飞船它是有可能会落到海面上,就是选择在海面着陆的,飞船是可以漂在海面上的。嘉宾:对,现在的飞船比如说在发射段,出大气层外救生的时候,咱们是有可能落在海上的,落到海上以后,咱们现在,就是在飞行以前已经作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就是返回舱落到海上,漂浮是很正常的,另外我们的救援,就是返回舱上的信标这些都能正常工作,为地面上的救援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主持人:搜救人员,一时还没有办法来找到这个返回舱,那么这个宇航员能够在返回舱里活多久呢?
嘉宾:咱们设计上有一个能力的,比如说咱们海上的,确保咱们航天员安全的时间,就是返回舱不开门的情况下,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情况下是24小时。但是比如说,海上风浪比较小的话,航天员可以打开舱门,这样的话,就可以做一个像小船一样,在海里面漂着,也是很安全的。海浪大的时候,可以把舱门关起来,这样可以节省它里面的一些生保的消耗品,这样时间就比较长。
主持人:那那返回舱,除了这个舱门,有没有其它的通气孔呢?
嘉宾:现在是有通气孔的,但是航天员根据海浪的情况,可以打开,或者关闭这个通气孔,都有的,现在我们设计上是有的,叫通风装置,是有的。
主持人:那么这个返回舱在海面上,假如风浪不大的情况,这个返回舱在海面上,它是可以平稳地来漂浮的,不会颠来倒去的。
嘉宾:在返回舱的设计上,它在水里面是一个非常平稳的漂浮的一个姿态。
主持人:像一个船一样。那都需要哪些部门的配合,来找到他们,或者是救他们呢?
嘉宾:主要是靠地方政府,还有解放军部队,还有民兵。
主持人:就是落到哪儿,哪儿就自个儿找了?
嘉宾:在发射之前,一般在它那个航程上,当地的政府都会通知的。
主持人:都会人工去找吗?
嘉宾:返回舱本身是会发出无线信号的,可以通过接收,知道它落在什么地方。
主持人:在紧急的情况下,那么这个飞船当中的宇航员,能够自救吗?
嘉宾:比如说飞船上着火了,还有一些其它的故障,在发射前,就已经做好了预案,而且经过了大量的地面的验证,这样的话,在天上万一出现故障的时候,航天员是有所准备的,按照预定的故障的预案进行处理,就是刚才说到,比如说着火,搞一套着火的处理程序。
主持人:他可以随时地启动这个应急系统,随时地返回地面吗?
嘉宾:按照一定的时间启动返回,不是随意的,想返回就返回,万一落到太平洋里面了,中
间了,你就没法去救援他。
主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这些宇航员,是有这种应急的自救系统的,有逃逸系统的,这个操作复杂吗?
嘉宾:航天员只要启动这个程序就可以了,说简单一点,就是按一两个按钮的事儿。
主持人: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宇航员有的时候可能会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可能是几秒钟的时间内,要作出一个决定,而且这个决定直接关系到飞船,还有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他是不是可以作出理性的决定。
嘉宾:航天员参加飞行任务以前,一个是进行了非常系统的训练,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训练都是很充分的,就是万一要有这种情况的话,航天员应该是保持理智的控制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工作,我想这个是有把握的。
主持人:返回舱返回到地面之后,航天员从返回舱里面出来,他们可能会被送到什么地方,首先要进行体检吗?
嘉宾:现场作一些简单的检查就可以了,因为航天员的生理参数呀,各种参数咱们一直是监视的。
主持人:一直都有监控。
嘉宾:对,一直都有监控,落地以后,做一些必要的简单的检查,这样的话,通过直升机把他送到呼和浩特,在那儿转机再飞到北京来,到北京以后,再进行全面的检查。
主持人:在神舟四号飞船上,有两个模拟人,它们的作用就是模拟真人跟随这个飞船,从发射到运行,到回落,那么回落到地面上之后,通过这个模拟人的状态,就能够判断出,如果是真人,他是不是还活着吗?
嘉宾:力学的环境是通过这个假人来考核的。
主持人:超重在模拟真人身上会有反应吗?
嘉宾:主要是测它超重的量值,这样地面实际上就可以验证它对真人的影响。
主持人:这在模拟真人身上是有记录的?
嘉宾:对。通过咱们前面四次飞船的飞行,通过这四次飞行的数据来分析,这些量值是在咱们预定的范围里面的,航天员上去是安全的,没问题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这个模拟人,更多的是在生理对真人的一个模拟,但是它是没办法模拟真人的心理状态的。
嘉宾:对。
主持人:心理状态会不会对宇航员的安全也会造成影响呢?因为没有人,现在是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心理状况?
嘉宾:对,这个主要是通过地面大量的训练来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在神舟四号飞船上,有哪些技术是中国领先于世界的?
嘉宾:首先说有一个轨道舱,轨道舱在完成载人飞行任务以后,咱们要独立地作为一个卫星,在天上继续工作,可以执行一些对地观测,或者其它预定的任务,这个在国外是没有的。另外一方面,返回舱里面的空间和轨道舱里面的生活空间,比国外同类的飞船都要大一些,让航天员生活得更舒适。从系统上讲,可靠性设计方面,咱们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主持人:中国神舟飞船,它的可靠性是最安全的?
嘉宾:就是跟国外的同类飞船相比,咱们是更安全,更可靠的。
主持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在节目的最后让我们祝贺所有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们,也祝福中国航天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另外,关于神舟四号的情况包括有关有关中国宇航员的最新情况,我们将密切关注并为您作后续报道。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