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物价上涨的背后: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到来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1月17日13:41 中国新闻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涨价好像是道难解的题。粮食涨价,农民喜,市民忧;钢材涨价,钢厂喜,加工企业忧。但他们的喜能否继续?而另一些人的忧能否在经济的增长中被稀释呢
似乎很突然。9月以来食用油、面粉和大米的价格不约而同地上涨了10%~20%,同时,肉禽蛋奶等消费品价格也随之上涨。
城市居民变得警觉起来,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根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对160个农区物价信息网点县的调查,与前月相比,9月油脂和油料价格全面上扬,蔬菜价格持续上涨。
“西红柿和黄瓜都买到2元一斤,这是以往下雪后才有的价钱。”一位居民抱怨。
与城市居民的不安相比,年年为“卖粮难”发愁的农民开始露出了笑容。
据了解,黑龙江省小麦每吨收购价达到1100元,比上年同期上涨32%左右。吉林玉米价格每吨则上涨15至20元。河北、山东玉米价格每吨上涨50至70元。同样的局面也出现在别的粮食产区。
“只要粮价能维持现在的水平,我打算明年多种几亩水稻。”湖南省宁乡县东湖塘镇农民刘听乾说。刘家今年每50公斤晚稻谷至少可以卖到54元,一些中高档的优质稻谷价格已超过每50公斤70元。这个价格与往年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20%。
“粮油价格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有好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处长徐连仲说。
虽然政府很快出面平抑了粮油价格,但据有关专家预测,长远看来,粮油价格上涨的局面将会延续到2005年。
粮油上涨带来的不安此时在城市居民心中却尚未消退,来自一些企业的担心愈发明显。因为对他们来说,价格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
比起粮油来,“工业粮食”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来得更早,幅度更大,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今年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已经上升了7.3%。其中8月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3%,9月份是9.1%。“这是非常快的。”徐连仲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涨幅还是在去年下半年生产资料持续上涨的基础上实现的。据发改委预测,4季度仍将保持涨势。
一些从事加工制造的加工型企业已经开始叫苦,因为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加重了他们的成本负担。
然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上涨并不担心。因为在祁看来,此次价格上涨昭示着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已经到来,涨价带来的阵痛将会在新的经济增长中得到稀释。
新周期带动价格上涨
经济周期是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规律。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自19世纪八九十年代到1980年,中国经历了三个长波(周期),平均每个周期36年。
陈东琪将中国经济长波的起因具体化为主导产业的转换。
1980年我国经济进入第四个长波(前三波分别为生铁、纺织、制造工业和能源)。陈东琪认为,第四次经济主导产业是大型家用电器。从80年代开始,以彩电、冰箱和洗衣机为代表的大型家用电器生产量迅速增长,“新三大件”很快代替了“老三大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上半期到2002年,是该经济长波下降阶段。在这个经济长波下降阶段里——经济提速难,物价低增长,企业利润减少,新建企业少,就业压力大,这均是经济长波下降阶段的特征。
但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长时间的强势增长,2003年第三季度GDP增幅超过9%。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司长张新泽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长波的上升阶段。在新一轮经济长波中,主导产业有可能是汽车、电子和住宅产业。
因此,市场上与这些行业相关的生产资料的价格普遍上涨:用来提炼铝和镍的氧化铝价格在过去1年半里增长了1倍;制造空调所需的碎铜在今年前8个月的进口增长了40%;用于家具生产的木材进口大增,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西伯利亚木材的最大买家,消费了该地区80%的木材出口。
“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正是经济增长加快的最终结果。”徐连仲说。
实际上,粮油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可以用“新经济周期到来”来解释。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对生活资料的价格传递会滞后一些,所以当生产资料的价格由于需求拉动而上涨了一断时间后,生活资料开始呈现上涨。
在抱怨中扩大投资
或许,一些企业也嗅到了这一波新经济周期的味道,他们的经营决策因此显得意味深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钢铁价格是涨价幅度较大的生产资料之一。这对一些依赖钢铁较强的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此相伴随的,自然是企业采购成本的大幅上涨。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一家知名电器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不停地诉苦:“自去年5月以来,用于家电面板、外壳的电镀锌板价格飞速上涨。与此同时,制造洗衣机电机的重要材料0.5毫米硅钢板,去年上半年的订货价还是每吨400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5000多元。空调核心部件压缩机价格也全面涨价,尤其是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1匹、小1匹的空调压缩机的价格,涨幅达到10%~15%。”
还有一个对他们来说更不幸的消息,自2004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左右,其中以冰箱、彩电、空调为主的家电产品退税率则降低4%。这意味着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将进一步加大。
然而,这些家电企业的抱怨言犹在耳,它们扩大产量的计划却不断传来。
10月17日,美的集团公开2004年度空调销售目标,内外销将达到500万台,其中70%将是应用新技术的美的健康空调。据美的提供的数据,预计今年底美的空调内外销将达到史无前例的380万台。
翌日,格兰仕在其总部召集的全球经销商大会上也公开宣布,将追加20亿元,在广东中山圈地3000亩,计划在3~5年内,分三期建成一个年产规模为1200万台(套)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空调制造基地。
奥克斯、格力等公司也在近期有大手笔出台。
视利润为生命的企业为何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节骨眼上推出扩大产能的计划?
“除了靠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外,企业对市场消化能力的乐观预期恐怕是最好的解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而市场消化能力的增强正是经济活跃期间的明显特征。”企业也许有理由乐观。据统计,中国空调的出口量从去年700万~800万台骤升至今年的1800万台。发改委的数据也显示,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达到97.7%。
从企业来说,未来巨大的需求是本轮投资扩张的理由,而投资和消费增加正是新一轮经济提速的原动力。
实际上,更令人乐观的是宏观经济形势,家电企业的投资故事似乎已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描摹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稀释新矛盾
在享受新一轮经济增长带来的美好图景之前,政府与企业必须先让消费者和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否则,这一切都将是海市蜃楼。实际上,现实情况并不是很妙——居民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和投资同步增长。
统计显示,9月份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就在企业开足马力,用不断涨价的原材料生产消费品的时候,这些消费品的价格反而降低了。
“这是因为,近年来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增长缓慢。”徐连仲说。谈及原因,徐认为,一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缓慢增长,甚至还有减少的趋势;二是社会上存在大批下岗失业人员,无力消费;另外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功能和覆盖面都比较小,使一些居民有钱也不敢花。
而生产资料的需求,由于投资需求增加了,投资触动经济,出现了需求影响价格的局面。今年1月到9月份,中国投资增长30%多,这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与此相比,消费仅仅增长了8.6%。
“这肯定会造成新的矛盾。”徐连仲认为。上游产品在涨价,但下游产品,就是卖给老百姓的产品价格又涨不上去,这会给加工企业,特别是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很大的压力。原料进来是高价的,产品卖出去是低价的,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生产的萎缩。
而在张新泽看来,如果新的经济周期到来,企业上挤下压的阵痛将不是问题:“根据以往经济周期的经验,宏观经济中的需求不足、物价低靡、就业困难等问题将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逐步缓解。”
在未来十几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新的主导产业如汽车、房地产有着广阔的利润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各级政府,国营和民营企业正向这些领域大量投资,这些投资会拉动消费需求,刺激消费欲望,增加就业机会。这些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会逐渐显现。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张邦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