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社区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传媒 | 企业 | ERP | Top100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进入搜狐星空

-出 品-

搜狐新闻·星空聚焦

责任编辑
阿布、程静、非马

版式设计
雪枫

联系我们 邮件订阅

星空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注册 忘记密码
文化研究
搜狐网-文化研究网
联合组办
[马克·波斯特著 赵毅译] 网络民主:互联网与公共空间
[徐艳蕊] 日常生活的乌托邦——《流星花园》解读
[唐宏峰] 后现代语境下的狂欢--论周星弛喜剧的狂欢化色彩

“秘审大毒案”背后的秘密

  11月11日,造成辽宁海城2500多学生中毒、一名学生死亡家长服毒自杀的“海城中毒事件”在鞍山开庭审理。【详细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起在海城影响无数家庭并导致一个家庭破灭的悲剧性事件,大多数受害者和媒体均不知情,连检察院起诉的罪名都“不方便说”!
  海城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可以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事件发生20天后,因为大批学生及其家长到达北京,才被媒体广泛披露。在舆论压力之下,海城政府举行的新闻说明会草率收场。而后,对当地教育系统、政府机关人员的处理悄无声息,最后,这场全国关注的案件,却是在异地进行“秘密审判”!
  为了让“海城事件”被世人和媒体“遗忘”,当局可谓做出了“卓越的努力”。他们到底在遮盖什么?
  然而,公众不能遗忘。2500多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为此而夭亡的生命,时刻都在提醒着,遗忘“海城事件”的后果,将会有更多可爱的孩子被毒倒、毒杀。
  为此,我们不能沉默。


  【星空评论】 俞洲:真相是腐败的天敌
         王毅:对法律最严峻最公开的挑衅


  【我说两句】 海城,掀起你的盖头来!

“秘密审判”,猫腻多多


  11月11日,“海城豆奶中毒事件”在鞍山开审。
  公诉方:鞍山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方:“肇事豆奶”的生产厂家——鞍山市宝润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国栋、其子及其女婿等三人
  起诉罪名:“不方便说。”
  参与旁听:据《鞍山日报》披露:“部分市人大代表、犯罪嫌疑人家属代表等参加了旁听。”但据《北京青年报》披露,采访此案的当地记者说,11日的庭审现场并没有受害学生家长前来旁听,只有当地个别报纸的记者。
  在海城事件中,失去爱女的母亲——贾春芬。今年6月,一直对女儿的离去无法释怀的她服毒自杀身亡。就此,一个家庭破灭了。


  在媒体所披露的这个案件的材料中,几个问题值得人们沉思:
  1、为什么公诉方是鞍山市人民检察院,而不是海城市人民检察院?(受害者绝大多数是海城当地居民,且案发也在海城。作为海城司法权威机构之一的海城检察院,该如何为当地受伤害的和死去的生命伸张正义?)
  2、为什么被告不包括当地教育系统的领导、参与质量检验和发放卫生许可的技术监督局或卫生局或防疫站官员,以及刻意掩盖事实的当地政府官员?(据了解,学生们所饮用的豆奶都是“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而且,市场上卖0.3元一袋,而卖给学生却是0.6元一袋)【详细
  3、为什么起诉罪名“不方便说”,存在什么猫腻? 据北青报记者从一位旁听了此案的当地媒体同行处获知,检察院指控被告罪名共有三项,涉及郝国栋父子的是“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偷漏税”,而郝国栋的女婿则被指控犯有“包庇罪”。11日的庭审中,从上午8点开庭一直到晚上9点30分,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纠缠于“自行更改生产配方及原料、配料和生产流程的行为是否违法”、“抗营养因子是否是导致中毒的罪魁祸首”等技术性环节。
  也就是说,整个事件和当地教育系统无关,和当地政府质检部门、卫生局、防疫站无关。而且,后来当地政府刻意掩盖事实和真相的行为也不用负法律责任。
  还有,众多受害者家属连参加庭审的机会都有没有,那么,有没有权力、能不能获得民事赔偿?

[我来说两句]

“海城事件”,有多少真相被掩盖?

搜狐图文报道
2500多学生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
医院里人满为患
做做样子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3月19日,海城市8所小学的2500多名学生课间饮用豆奶后出现了腹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这2500余名学生先后入院接受治疗,并有一名学生已死亡。
  如此恶性中毒事件,竟然事隔20天后,即4月9日海城市政府才正式对外宣布,而且说明事实时语焉不详马虎了事,在此事的新闻发布会上,官员干巴巴地照稿宣读了长达8页的材料,随后迅速从会场消失,再也难觅影踪。这20天的时间里,这些政府的官员们在干什么!?
  而这20天时间里面,受害者家属都被迫保持沉默。直到15天后,有一名学生因为医治无效而死去,沉默的家长们这才慌了,纷纷“夺路而逃”,带着孩子跑到北京,进行治疗。
  据媒体报道,这20天里,政府忙着“安抚”学生及其家长,并把每袋0.6元(市场上均价0.3元/袋)的豆奶钱退给学生,说豆奶是“向学生赠饮的”等等“善后措施”,并积极行动起来,防范记者。更令人恐惧的是,还有行政命令当地火车站不许售卖到北京的火车票,目的是为了防止群众到北京给孩子治病和上访!

  4月6日,海城市成立的“三·一九”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服用学生豆奶患者的就诊办法》,提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全文

  为了使服用学生豆奶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特制定服用学生豆奶患者就诊办法。
  1、凡是“3·19”饮用学生豆奶的患者,自2003年4月6日起到指定的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广济医院就诊,其费用暂由上述三家医院垫付。
  2、饮用学生豆奶的患者,因病情确实需要转诊的,经市中心医院会诊同意后,方可转上级医院。
  3、未经市中心医院同意擅自去外地医院就诊者,后果自负。


  迫于舆论的压力,4月9日,海城市政府召集新闻记者,举行了“3·19豆奶事件说明会”。海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丹照稿宣读了长达8页的材料,而后宣布说明会结束,与会的政府官员——市卫生局局长、市教育局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几乎在两分钟内迅速从会场消失,再也难觅影踪。【详细
  在此后的几天里,大批赶到辽宁的全国各大媒体的新闻记者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海城市政府与新闻记者玩起了“捉迷藏”,并在鞍山和海城两地大踢记者的“皮球”。 4月17日,辽宁省鞍山市政府、省卫生厅,就海城豆奶中毒事件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公布豆奶中毒的病因是豆奶中,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详细
  然后,事件到此结束。对教育系统内“吃回扣”和有关部门的失职的“处理”,外界都不知晓。

  11月11日,这个牵涉到几千个孩子和家庭的重大案件在鞍山“公开审理”。这个连起诉罪名都“不方便说”的“秘密审判”,要掩盖的是什么?

[我来说两句]

律师关于此案审理程序的几点疑问


  对于此案的审理,北京中孚律师事务所的向阳律师提出了几点看法,归纳如下:
相关资料
人物简介:向阳律师
北京向阳律师楼

  首先,该牛奶制品厂的产品否属于辽宁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规划范围内应该检验的产品?如果是,当地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是否依照规划进行过检验,以及在检验的时候是否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定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如果没有检验或检验的程序和标准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依法有检验义务的当地质检部门就是渎职,轻则受行政处分,重则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个问题被告人应该是十分清楚的。

  其次,根据有关媒体报道,该牛奶制品的同类产品市场价是0.3元/袋,而学校购买的时候却是0.6元/袋。学校不是营利性商业机构,这样做显然是违法的,有关的主管人员必须对此承担责任。并且,必须审查学校的采购人员在购买该产品时,是否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也就是说,是否查看了产品合格证?是否当场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是否有超期储存的现象?以及运输的车辆是否运输过不宜食用的化学物品等等。

  最后,作为被害人,应该尽快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厂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否则迁延的时日越久,厂家无法赔偿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用交纳诉讼费用,但是象这种人数众多的附带民事诉讼,必然要等到刑事诉讼结束以后才能审理,时间比较长,并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相反,如果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时间也比较快一些,但受害人必须缴纳诉讼费用。

[我来说两句]

还有多少“秘密审判”?


  也许会有人会从法理的角度说,新闻界和公众的参与会对案件的审理形成误导,使法官的独立判断容易被公众和舆论所左右,而不利于保护被告的利益。
媒体评论
·谁控制了表达真相的权利
·同是媒体 为何两种声音?
·谜底为何迟迟才揭开?
·行政“指定”实质是谋私利
·对海城事件的几点疑惑
搜狐专题
·海城,到底在遮盖什么?

  但是,这种连当事人都不知道、罪名都“不方便说”的审判,又如何能保证受害人的利益?

   而且,在司法不独立的中国,又如何保证这类案件不受来自众多方面的“误导”?特别是案件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如何保证在政府领导下的法院不受政府领导的“误导”?

  而近年来,广受公众关注的案件通过“秘密审判”结案的,远不止海城这一起。远的不说,就拿成都三岁女童被锁在家中活活饿死一案,因为“种种原因”,参加旁听的诸多记者直到临近开庭才拿到旁听证,并且,法庭只有不到20个旁听座位,法院也没有披露此案公开审理的消息。【详细
  因为司法的不独立,在中国每天有多少案件是诸如此类的“秘密审判”,不得而知。就拿食品中毒而言,根据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公开的《卫生统计提要》,2001年食物中毒611起,中毒人数19781人,死亡人数为135人。【详细
  这600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有多少进入了司法程序,有多少是在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下公开审理的,有多少受害者家属得到了公正的赔偿,这些,广大的公众,是无从知道的。

  在海城的几百万人口中,对于牵涉到3000多个家庭的重大中毒案件,有关当局为什么要一直捂着,藏着,害怕见光?
  “海城事件”背后的重重黑幕,只有借助于案件公开的审理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在阳光下被打破。
  也只有打破了这层层黑幕,可爱的孩子们,才可以避免重复这样的海城事件这样的悲剧。

[我来说两句]

请你为本专题打分(最高5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