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剑 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人生活中的严重问题。人们常常把北京道路交通堵塞原因归之为车辆的增长,其实并不尽然,北京有汽车200万辆,而纽约却有800万辆。多年来北京市也很重视道路交通建设,并为此投入巨资,但效果并不理想。 解决道路交通不仅仅是靠投入大量的资金就能解决的,还有一个道路交通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北京以修环城路作为城市道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很成问题的,它带来资源浪费并给城市总体交通带来灾难性后果。 实践常识告诉我们,以修环城路为主发展城市交通的做法是北京市数年来在道路交通改造上投资巨大、效益不高的原因所在。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想一想:一个城市为什么要修环城路?环城路对城市交通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我想环城路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让路过城市的车辆或从城市一端到城市另一端的车辆较快地绕城而过、避开市中心;二是解决城市边际的交通问题。可见环城路有它特定的功能,而不能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功能。我们再看看北京市城市功能对交通的需求:市中心是政治、文化、商业和旅游中心,市中心以外的边缘一般以居住为主,居民上班、购物、旅游等许多活动所形成的市民交通流向是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对流,即以进出城为主要交通需求。 由此可见,以大修环城路为主解决北京交通的指导思想与北京市城市功能形成的交通人流是相悖的,多层环路严重阻碍了交通人流向城市内外的有效流动。北京市的交通堵塞状况完全说明了这一点,几乎在所有与二环、三环、四环路交叉的出路口,都是严重交通堵塞点。这是因为,为了提高环城主路上的车速往往采取封闭路面的办法,这样主路消灭了红绿灯,提高了车速,但却牺牲了与之交叉道路的车速,与环城路交叉的进出城路常常堵得一塌糊涂。 因封闭的环路使进出城的路口减少,并把路口拐弯的负担也甩给了它,这样环城路就像绳索紧紧捆住了城市,每一条环路都成了城市的一道“围墙”,有限的几个进出城路口成了城市的隘口。一个城市有三、四道这样的“围城”,交通如何能够畅通? 孤立来看,环城路封闭主路似乎提高了单位路面的的车速,但从整体效果看却是浪费资源和时间。环路上的车非常之多,看起来很有效率,而实际上是由于直接进出城路不畅,迫使很多车大拐弯走环路,这样造成环路车辆过多时常形成堵塞。不仅如此,走环路必然造成行车里程和时间的极大浪费,走一个圆的半径与走圆的直径要多出1.6倍的路程,而走方形的边比走直线就要多出2倍以上路程。这样大大增加了城市车辆在路上无效行驶和占用路面的时间,增加城市整体交通堵塞,还白白耗费能源,污染了环境,浪费时间,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后果。 一个城市道路较佳的设计就是“#”形或放射形。“#”字形路本身就带有环形,这样道路较均匀分布,车辆能选择最直接的道路到达目的地。根据北京市的城市功能特点,最好的设计应是放射性,因为北京市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二环路内集中了国家机关、商业、旅游业人员,而居民大多居住在二环路以外,形成很明显的从城市中心向城外的双向对流,以一个中心内外流动的最直捷的道路就是放射性道路,再辅之以环路,这样就能使车辆行驶最直接、最省时、省油。 以城市“#”格局相应的是每条路也应呈“#”形状。北京在修一条路的时候不考虑横向路,两边都是建筑物,车进了一条路就很难拐得了、出得来。为什么城市设计者不用开放性思维,在修一条路的时候同时要考虑众多的横向路呢? 北京为何热衷于修环路呢?我想“围城”思想大概与北京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北京以旧城为基础,先修了二环路。皇城是以保卫安全、封闭为指导思想,以皇城为基础发展交通,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城市交通。建议立即停止花钱再去修那些浪费资源的环城路,现在的环城路已经够了。应转变以“#”或“放射性”的道路为指导改造北京道路,城市畅通必将大见成效。有钱就修新路,不要再新修或改造那些环城路,如果还要把钱投在修或改造环城路上,北京交通无畅通之日。 我讲这些并不是仅仅针对北京,北京“围城”已成定局,但可亡羊补牢。而时下一些城市正在纷纷以北京为“范本”大修环城路,这种情形比全国有不少城市模仿有的城市为种草而砍树还要愚蠢、可怕。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