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国内要闻
河南濮阳残疾弃婴生存状况艰难 爱心难留小生命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23日14:23  外滩画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河南濮阳推行的家庭寄养,收留了大约120名残疾弃婴,现在,存活的孩子仅剩22个,死亡率在三分之二以上。

  重度残疾儿童是社会真正的弱势群体,他们不适宜家庭寄养,因为这些孩子并发症多,是死亡的高危人群,需要切实的医疗来保障。如果护理得当,脑瘫等重度残疾的儿童不会像人们预期的生命那么短,但是,这些孩子的需要通常被忽略。

  ■外滩记者 贺莉丹 陈智民/发自河南濮阳

  早上5点,张文宣就爬了起来,捅开煤火,把沙土倒在铁锅里炒热,老伴李秀阁则慌着给13个孩子张罗早饭。喂好孩子后,老俩口匆匆扒上几口饭,开始把炒热的沙土包在尿布里,垫在孩子的屁股下。

  换尿布的时候,几个孩子嘻嘻的笑出了声,涎水灌了一脖子。

  李秀阁边擦边说:“大小便都尿到土上,又保暖、又消毒,孩子也不会得湿疹。”

  由于经常洗尿布,李秀阁的手全皴裂、冻瘃了,粗糙不堪。

  李秀阁说她习惯了,不觉得疼。

  夫妇俩的想法是,地里的农活干不动了,总能帮忙带带孩子。正是抱着这种想法,夫妇俩从乡下来到濮阳县,成了第一个抚养弃婴的寄养家庭。

  爱心催生家庭寄养

  2003年12月19日,领着记者去张文宣家的精神病院护理人员左保健说,濮阳市的家庭寄养计划,其实开始于六年前。

  1997年初,濮阳市一个鞋匠捡到两个弃婴,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无力抚养,而交由濮阳市民政局接管。

  民政局将孩子送到了濮阳市清丰县光荣院。

  鞋匠认为光荣院条件太差,于是,将两个孩子重新抱走。

  这件事对濮阳市民政局触动很大,濮阳市民政局决定,把残疾弃婴交给家庭抚养,每个孩子由民政局按月发放300元补贴。

  濮阳市民政局对寄养家庭提出的条件是:有爱心,经济状况良好,能够负担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基本医疗费。

  但即使是这样,“寻找愿意带这些重度残障儿童的家庭,也很不容易。”濮阳县精神病医院院长郭丽君告诉记者。作为协助民政局推行家庭寄养的单位,她首先体验到的是艰难的现实。“孩子被寄养到这里,暂时由院里的值班护士照看。很多人嫌弃这些孩子脏,没办法坚持下来。”

  濮阳县精神病医院最终选中了农民张文宣。他们让张文宣夫妇搬进城里,专门照看这些孩子,民政局发放的300元补贴中,医院每月留下50元作为医疗费,其余的250元全部交给张文宣,而孩子的重大病症由濮阳市民政局负责。

  随着收留的残疾弃婴越来越多,另外3个家庭也和张文宣一样,分别承担了残疾弃婴的抚养。

  几年间,濮阳市大约接收了110多个残疾弃婴,除了被送走的部分健全流浪儿外,如今存活下来的孩子,仅剩22个。

  目前,这22个孩子被分在4处寄养:张文宣家里养了13个,清丰县大寨村柳格乡女青年李瑞淑家里养了5个,华龙区岳村乡东田村农民郭献广家养了3个,濮阳市残联的司机吕兆学的岳母家养了1个。李瑞淑家有3个孩子最近又夭折了。几乎都是重度残疾

  “被寄养的孩子,几乎都是重度残疾,有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有的脑瘫,还有腭唇裂和先天性呆傻,死亡率很高。但是除了家庭寄养,实在没有太好的办法。”濮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副科长林伏生说。

  他在民政局做了5年的社会福利工作,见过每一个被寄养的孩子,也去过每一个寄养弃婴的家庭。见得太多了,也很矛盾:“弃婴几乎都是农村的,没钱治疗才抛弃。做父母的也太狠心了。但我们一方面需要呼吁社会支持,一方面又不敢公开呼吁,怕人家知道民政局有寄养残疾弃婴的地方,更加无所顾忌地弃婴。”

  濮阳市民政局的卢慧娟也说,现在经常有些人,坐着车进城,趁人不注意,把有残障的婴儿往濮阳市民政局门前一放就走了。

  “这些孩子不会说话、不会笑、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能跟寄养人进行感情交流,甚至连大小便意识都没有。你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亡?”卢慧娟说。

  但是实话实说,他们活着,也的确是个负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忧虑地说。

  无法面对的隐痛

  收养这些残疾弃婴,本来是社会性的福利援助。但是,他们频频死亡的现状,还是让濮阳市有关方面承受着很大压力。

  濮阳市民政局副局长李自勤告诉记者,濮阳目前没有儿童福利院及社会慈善组织,也没有外来资金项目的帮助。一切只能靠民政局承担,所以不堪重负。

  李自勤说:“1997年之前,残疾弃婴都被送到了濮阳市清丰县光荣院,由于无人照顾,送了七八个过去,都死了。”

  1997年后,遗弃残疾儿童开始增多。经常的情况是,濮阳市百姓打110,公安局把孩子送到民政局。多数的孩子身上没有任何标识,有些襁褓里会塞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出生年月,注明“小孩患病,无力抚养”。

  “这些弃婴几乎都是农村的,各种残疾都有,光闻那个味就都受不了。” 林伏生说。

  让他们头疼的还有很多,要设法养活他们,要考虑他们的入学和就业。在城市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随即而来的问题值得忧虑。

  濮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科长冯福国表示:“濮阳对于家庭寄养的探索,其实是分担了政府的压力,但是现在来看,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冯福国说,根据国家民政部刚刚颁布的《家庭寄养暂行管理办法》,需要长期依靠技术性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安置在每个寄养家庭的被寄养儿童不能超过3名;主要照料人的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经验,初中(或相当于)以上文化程度;寄养家庭要为残疾的被寄养儿童提供矫治、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和弱智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但事实上,濮阳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城市建设速度,我们甚至连儿童福利院都没有,更不要说去规范家庭寄养。”

  生命何时不再夭折?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比较成功的家庭寄养,是上海实行的城市寄养模式。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张诚学告诉记者,在儿童福利院,每个儿童的月直接费用是864元,人员培训和家庭支持网络的花费不包括在内,年费用在11028元左右。其中,政府支付3828元,作为管理费用和生活费用,上海慈善基金会支付7056元。也就是说,上海大约65%的费用来自非政府组织。

  张诚学透露,目前上海寄养中的儿童有400名,重度残疾的孩子一般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照料。

  “重度残疾儿童是社会真正的弱势群体,他们不适宜家庭寄养,因为这些孩子并发症多,是死亡的高危人群,需要切实的医疗来保障。如果护理得当,脑瘫等重度残疾的儿童不会像人们预期的生命那么短,但是,这些孩子的需要通常被忽略。”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副教授曾凡林呼吁。

  针对河南濮阳寄养残疾儿童高死亡率的现状,曾凡林说,在建设福利院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尝试在附近有医疗条件的区域选择一个村,作为相对集中的家庭寄养单元,由专门的机构对寄养家庭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每个家庭寄养不超过3个孩子,这样不仅能减少死亡,还能将死亡风险分担出去,也便于相互监督,杜绝虐待孩子的情况发生。

      流水的孩子不变的"家"

  ■外滩记者 贺莉丹 陈智民/河南濮阳报道

  2位老人和13个残疾儿童组成的家

  今年54岁的张文宣很瘦,胡子拉喳,穿着一件破旧的深蓝色中山装,给人的印象是,身后总是跟着几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孩子。

  1997年12月22日,濮阳市民政局把一个1岁多的孩子送到张文宣家里,5年来,先后有六七十个孩子送过来,除了被公安局送走的几个健全的流浪孤儿,现在仅剩下13个。这些孩子中,只有三个孩子能跑跑跳跳,其余十个终年都是躺在床上。

  送来的孩子太多,怕记不住,只有小学文化的张文宣,用一张白纸细心地记下每个孩子的名字、寄养时间和疾病情况。在夫妇俩和孩子共同居住的不到20平米的房间里,依次摆着3张小木床,边上还有一个用秸杆做的地铺,上面躺着四五个孩子。

  “几年就这样过来了。”张文宣说。

  张文宣有严重的气管炎,老伴李秀阁也老是腰疼,他们已经三个年头没有回过家了,每年都是儿子和儿媳跑上百里路过来拜年。快过年了,张文宣很发愁:“走不了啊,我们回家了,孩子咋办?”

  张文宣的院子里,挂满了蓝黑色相间的尿布,院子的墙角里叠着3张小木床,是死去的孩子以前睡过的。

  老人最喜爱的一个孩子,养了2年多,最后犯癫痫病死了,李秀阁整整哭了一天。

  童年的歌谣没有翅膀

  26岁的李瑞淑毕业于濮阳电视广播学校的计算机中专,1997年,李瑞淑开始在医院附近的地方租了个房子,专门带残疾孩子。

  1999年,李瑞淑结婚了,婚后她和丈夫搬到了娘家住,让父亲李志群和母亲郭爱英一起帮着带孩子。

  李瑞淑说:“送来的孩子,从几个月到一岁不等,很多孩子送来的时候就不行了,现在就剩5个。”

  剩下的5个孩子中,有个叫航航的还在是一岁多来的,现在已经开始换牙了。邻居都很喜欢航航,说他长得俊,像城里的娃娃。但他天生右腿蜷曲,左腿也有问题,所以路都走不好。和航航同住的孩子叫康康,有些痴呆,今年8岁,前不久终于进了清丰县柳格乡大寨村育红班上学,在一大堆孩子中间,流着鼻涕的康康显得很腼腆,尽管走起路来摇晃得厉害,他还是经常在院子里的滑梯上爬上爬下。

  李瑞淑轻声说:“康康开朗多了。就是航航寂寞了,航航看着别的孩子去上学,脸色很难看,他发起脾气来,就拼命地扯被子。”

  白天和黑夜一样孤独

  濮阳市殡仪馆的桑桂清老人,从1987年就开始抚养起了残疾弃婴桑国花。

  1995年,濮阳市民政局出资3万元,给桑国花的残疾手脚做了手术,还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9岁的桑国花开始进入小学,成为濮阳残疾弃婴中最幸运的一个。

  12月18日傍晚,记者在濮阳师范附属学校见到了桑国花。她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16岁的她身高仅1.2米,现在她的脚一走路就疼,别的同学上体育课的时候,她只能在一旁看着。过年的时候,桑国花看着别人热热闹闹地走亲戚都想哭,她和奶奶从来没有走过亲戚。

  随着年龄的增大,桑国花感觉自己越来越孤僻:“别人越是对我好,我的压力越大,我总想不依赖别人,自己独立把事情做好。”

  年迈的奶奶桑桂清也让她放心不下,老人78岁了,如今连走路都很困难。有次听老师说起自己脚疼,还挪着小脚大老远到学校看她。她知道,她和奶奶是相依为命的,她两星期才回家一次,到家想帮奶奶做点家务,奶奶都不让她干,说是冬天水凉。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弃婴作乞讨工具续:获救婴儿暂居原敬老院(图) (12/19 11:39)
  • 弃婴成乞讨工具追踪:警方在东莞发现弃婴(图) (12/18 13:44)
  • 弃婴被收养作乞讨工具追踪:警方调查讨钱家庭 (12/17 13:34)
  • 弃婴成乞讨工具黑幕:凭身份证随意领养(组图) (12/16 11:56)
  • 从中国弃婴与他们的异国父母关注福利收养体系 (12/02 09:59)
  • 收养弃婴遭儿剪电线“抗议” 老妈摸黑度日“练”眼力 (11/28 08:56)
  • 南京一名75岁老人20年来代养400弃婴被传为佳话 (11/20 11:10)
  • 为了魂系一线的中国弃婴 美国母亲全球觅“血” (11/13 04:38)
  • 弃婴寄养政府出钱 (10/30 01:43)
  • 青海“弃婴事件”处理无进展 “超抱”也罚钱 (10/24 03:18)
  • 台中市今年发生41件弃婴案 (10/22 13:18)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