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便宜一分钱,可能救回一条命啊!”生活在西部农村、70岁的魏学英大娘捧着手上的药,满脸踏实和满足。让这位农村老人如此高兴的是,药价比过去明显便宜了。据调查,在成都市的农村贫困人口中,有近80%的人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如今,据成都市有关部门统计,自实行农村药品集中配送以来,全市农村药价平均下降了10%到20%(12月29日新华网)。
这是在众多关于药价挤泡抹的新闻中,最打动人心的一句话。它的意义就在于:这样的评价出自农民之口,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也许药价下调,属于影响支出多少的范畴;而对于农民来说,药价的每一次下调,也许能够在生存层面上,影响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防止因病致贫,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在这一天,另外一条新闻显示:中国城乡差距在持续增大,而这种差距的扩大,除了收入、GDP等显性差距外,恐怕医疗、社保、失业保险等隐性差距,才让我更觉得触目惊心。
在农村和城市,尤其是农村,恶疾总是与贫困形影不离,贫困中的人最需要得到政府和其他渠道的救济,而有时候这种救济反而是最缺乏的,这样的结局往往是小病拖成大病,把一个本来可以短时期康复、恢复正常劳动能力的人,变成一个终日与病魔为伍、除了一身的病痛一无所有的人。
孙立平先生在《断裂社会中的农村医疗》一文中指出,目前农村公共医疗困境的一个基本症结是,农村与城市之间是断裂的,而医疗市场却是统一的,即药品和医疗的价格是依据城市的标准形成的,这就必然使农村公共医疗处于不堪重负的状态。这样的问题,不是市场能够完全解决的,需要政府建立一个“企业之外”的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反而要补贴农村与城市医疗承受能力之间的“价差”,这也是对农民多年付出的一种反哺。
农村医疗药品的集中采购制度,形成对农村的药品专供系统,这只是第一步;在农村地区真正实行医药分离的制度,以消除推动药品价格不合理上升的动力,这是第二步;鼓励持有合法执照的私人医生和民营诊所开业,形成与公办医疗所竞争的医疗市场,从而使医疗价格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这是第三步。而逐步建立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建立良性发展的医疗市场体系,都是未来政府所面临的真正考验。
转自搜狐 (作者 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