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家长学校均有责任,这样下去很危险 “小小读书郎,假前还贷忙”,临近寒假,校园里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孩子们相互还平时借的零用钱,且要支付高出50%左右的利息。 孩子:“不多还谁借?” 昨日下午,一位冯姓家长打电话给本报,说是自己的孩子从家走时要了10元钱,说是学校在假期里有活动,但说话时孩子有点吞吞吐吐,于是,这位家长给学校打了电话,结果学校根本没有收什么活动费,待孩子中午回家时询问才弄清实情,原来,孩子在这个学期里,买吃的或坐车时,手里没钱就和带钱的同学借,借钱时就说得很清楚,借一元还一元五或两元,要不然没人借。冯姓家长说,孩子要的10元钱就是平时从三位同学手中借了5元钱,但不敢和家长说,学期最后一天了,没有办法不得不还这个钱。 无独有偶,就在记者想奔赴皇姑区冯女士孩子所在的学校时,又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说他上五年级的儿子今天中午从学校回来时,书包里多出了8元钱,一问孩子说是平时借给同学的钱,今天还了,因给孩子的钱家长心里有数,一次从没超过12元,再仔细一问才知,孩子平时的零花钱五角一元的借给了同学急用,但还不能原数还,用孩子的话说:“不多还点谁借他们呀。” 学校:“不知道此事!” 这两个电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于是记者去问自己正在和平区一小学上六年级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这小子一听记者的问题,连说记者干吗这样大惊小怪,在学校这是常事,怕多还就别借呗。这一问记者才知,这孩子也曾放过这种“高利贷”同时也还过“高利贷”。 对此事,记者采访了这三个孩子所在的学校,但学校称从没有发现这种现象,也不知道此事。随后,记者来到于洪区陵西街的一所小学,一位五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向记者承认,她们班上近几个学期发现了三起这类的事,涉钱额都是一两元钱,有的是一元还一元五角,也有一元还两元的,发现这样的事一是教育学生本人,再就是和家长沟通,教育孩子不能这样,同时严格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及去处。 专家:“这样很危险!” “小小读书郎,假前还贷忙”。这是孩子们编出的顺口溜,不过听完之后心里真不是滋味。佟玉芳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虽然没发现自己孩子身上有高利贷问题,但她认为,这个问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除了进行教育,还要控制孩子的零用钱,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说清楚来处和去处,不管是借别人的还是借给别人的,这只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不能多要和多给一分钱。有的家长也说,在校园里就应杜绝同学之间相互借钱的现象,因相互一借钱,孩子在花钱方面,家长不知道且不好控制。记者还就此问题咨询了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他听完记者的问题之后,只说了一句话:“这种现象不杜绝,这样下去很危险。出了这种事,家长学校都有责任,但学校责任要大一些。” 主任记者 孙学友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