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租房信息何处寻?订阅免费RSS租房信息!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新华网北京3月9日(记者李秀芩、常志鹏)见到全国政协委员陈德敏时,他正在上网。俯身去看,全是有关“三农”的,再看桌子上也是摆满了这方面的文件和资料。看起来,这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政委带来的提案一定和“三农”有关。
果然,一接上话茬,陈德敏就念起了“三农”经。这位毕业于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又一直从基层干上来的兵团政委对“三农”问题自有他的独到见解。“要解决农民问题,到了干农业的越少、农民越少的时候方为解决;要解决农业问题,走工业化道路方能奏效。”这也算是一种辩证法吧。
说到推动“三农”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陈德敏说,这需要国家政策上强有力的支持和投入。比如继续加快推进农村费改税的步子,逐步减免农林特产税,减少基层机构和非生产人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建设,扩大以工代赈规模,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等等。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已经很明确,不仅有政策措施,有资金保障,还列了时间表,比如5年内取消农业税,这的确很了不起,这么大的国家这样多的农业人口,这一政策将给农民带来深远影响。
陈德敏说,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关键,这应当作为一项关乎长远的战略性工程来抓。记者了解到,陈德敏委员这次共带来了4个提案,其中3个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他自己作为第一提案人的提案正是关于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议。
陈德敏说,必须把教育培训农民放到突出位置来抓。这个教育既包括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现有劳动力和中学毕业生中即将进入创业行列的青年农民,进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显得更为迫切。他说,中国农村的人力资源最丰富,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必要的投入,开发的潜力也最大,努力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将会较快地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德敏这样分析,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处于三种情况:一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主要在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或家庭副业;二是离土不离乡,主要在乡镇企业或个人兴办的二三产业务工;三是既离土又离乡,主要是到大中城市务工或从事个体经营。对这些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形式亦可灵活多样,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个钱不管多少,都是值得花的。他建议国家应设立必需的专项培训经费,通过教育培训,这些人当中有的会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有的会成为城镇二三产业中的骨干和经营管理者,有的进城务工后,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会提高在城市中就业的竞争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陈德敏说,做好这项工作,要统筹安排,注意整合教育资源,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对广大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条件基本具备,其中包括中西部地区在内的大多数地、州、市或部分县市,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师资和校舍都是有潜力可挖的。有的现在就可以利用,有的对教师稍加培训,即可适应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的要求,设备也不需要大量购置,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投入使用。还有一些地方可以通过调整合并,腾出部分学校专门用做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场所。另外,随着各地乡镇撤并,原有的乡镇机关办公场所也可以作为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基地,一部分“七站八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成为教师,必要时可聘请城市中一些有知识、有技能的人短时间任教。还可以通过夜校举办“科技之冬”、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针对城乡医疗、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状况,陈德敏还提出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行政、市场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手段,鼓励和引导城市这方面的剩余资源向乡村流动。国家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对包括生产地膜、节水器材在内的支农企业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政策上优惠和倾斜的力度,通过支持它们,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完)(来源:新华网)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