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辰 见习记者 王小妆 其实尹家绪代表认为别的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汽车业尤其是轿车行业,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从今年两会的情况看,会内会外感触也比较深、意见也比较大,而尹家绪代表来自这个行业,有着切肤之痛,所以把他就汽车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意见转告给大家: “现在国际上后发国家的汽车业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日韩模式一种是拉美模式。日本和韩国在与国外合作的同时,不断引进技术和管理,培育自己的开发能力,并且建立自己的知识品牌,现在学生都超过老师,老师都感到压力了;拉美模式我认为是绝对不成功的,直接引进外国品牌,核心技术都在外国厂商手里,并且都是以国外控制为主的企业。 “到底哪一种方式好,应该引起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从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的汽车,以市场换技术。但是老外都不愿意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拿出来,竞争不充分的时候,他也不愿意把他最先进的车型拿进来。我们出让了市场,换没换到技术?我们引进了车型,每年都要付出几千万美元欧元的技术转让费,只不过它分解到了每一台车里。我们并没有掌握到它的核心技术。而且品牌也没有我们的,还有这么一种趋势,连中国字都不打了。我们这些合作伙伴难道就这么差吗?这样下去,中国还有自己的汽车业吗?现在业内有这样一种情况,都愿意引进现成的品牌,因为马上可以赚钱;不愿意培育自己的自主开发能力、建立自主知识品牌,因为这样费时费事费力。而且我们国家的工业会计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比方说,研制一个新车型要5个亿,马上进入当期损益,这5个亿当年进入成本。而国外这5个亿可以在初次上市后5年10年内摊销。” “所以,”尹家绪总结到,“这个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一个是我们的评价考核机制,一个是国家政策的重视和引导,还有一个消费心理问题,我们的媒体也有责任。都认为洋品牌好,有中国字的品牌不好卖,最好连中国字也不要。在日本、韩国,人家称道的是自己的品牌。这种消费心理真的不成熟。我们业内也缺乏这种责任感,尤其是前10多年,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更应该扛起自主开发的这面大旗。中国的产品并不差,为什么搞OEM能赚很多钱﹖为什么“中国制造”世界各地都能看到?” 尹家绪最后建议,“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各个地区各个企业,要尽力做自己的品牌。一时做不起国际品牌,那么能不能先做一个国家品牌,或者做一个地区品牌,再逐步做成一个国际品牌。” “一个没有品牌企业的国家经济,会越走越艰难。核心技术空心化的经济,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那是很危险的。”他说。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