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解疑 司法人员素质要“提速”增高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13日02:03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两会”期间,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全国450多位接受调查的群众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司法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巧合的是,昨天下午北京代表团审议“两高”报告时,无论是来自司法界的代表,还是来自其他行业的代表,也都强调要大力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培养年轻干部要下工夫
市委副书记强卫代表发言说,这几年,司法机关大力引进人才,队伍结构调整力度比较大,司法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临新问题,需要在管理理念上、管理手段上、培养方式上进行改进。要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下工夫,不能满足于进几个大学生、研究生了事,关键要着重对他们进行培养。要积极研究制定一些相关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司法部门工作。
队伍建设不能搞政绩工程
罗益峰代表举例说,现在还有部分法院法官自身素质不够高,如某法院在判决涉及著作权法的案子时,判决结果本身就违背了著作权法;还有某基层法院的一个法官,在开庭后置原告和被告于不顾,先讨论起其他的案子。
北京团在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田雄代表幽默的发言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信报记者苏冠名/摄
来自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的方工代表,用了两个“一定要”对“两高”提出建议。他说,司法队伍自身建设不能搞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一定要真抓实干,一定要定出监督措施。
必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秦正安代表结合实际谈了本市司法队伍自身建设的一些新措施。他说,现在案件持续上升和法院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全市的审判人员平均每人每年要判100多个案子,也就是说平均两天一个案子,压力确实很大。而且,北京法院法官的年龄平均只有38岁,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自身素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秦正安说,一名合格的法官,除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以外,还要具有娴熟的法律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定的审判经验。从去年开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律不再直接招收大学毕业生,新的毕业生一律下基层,同时派年轻的法官到政府部门去了解情况,了解社会,然后从基层法院层层向上选拔优秀的法官。
“法院在诚心诚意、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的同时,必须强化自己内部监督。”秦正安说,北京市高院还要在加强法院内部权力的分权制衡方面出台新政策。
信报记者白延龙
代表委员说北京
邱国义委员:缓解交通要破除“封”建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邱国义认为,目前北京市实行的“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的方向是对的,符合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关键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个体制。
邱国义委员指出,目前北京已实现了道路运输管理的一体化,但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养护方面尚未形成集中统一管理。邱国义委员介绍,美、德、英、法、日等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已进入现代化、科学化阶段,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交通管理体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建立了集中统一的交通管理机构。
争春 昨天,北京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18摄氏度,长安街边的玉兰花已经盛开。京城初春的气息,一定能给正在开“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留下美好印象。
新华社发(邢广利/摄)
在把脉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时,邱国义委员指出:“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很多,既有体制、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原因,也有规划和城市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封’建是北京在道路设计上遇到的最大难题。”邱国义指出,北京的许多大单位都是“封起来建”,各自圈上一块地,谁也不能动它。“这样,合理的布局难以实现。”此外,北京的城市功能区重叠,不是有计划地统一部署划分功能,而是摊大饼般一圈圈向外发展,缺少中间的网状分布。
邱国义委员指出,现在北京“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这个正确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下一步关键要做好机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工作,实现管理机构、交通规划、实施建设、运行管理相对集中,实行决策执行管理和监督机构协调的运行机制。“相信各个方面拧成一股绳,逐步打破‘封’建,搞好规划建设、科学管理,北京的交通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苏燕代表:北京“气色”越来越好了
纺织女工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苏燕对色彩有着一种特别的敏感。当记者问及她对北京的印象时,她脱口而出:“北京的‘气色’越来越好了。”
湖北省蒲纺集团三陆公司工会主席苏燕,33岁时就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那时她还在蒲纺集团这个两万多人的大厂里,当着一线纺织女工。苏燕对今年的北京有一种“鲜亮”的感觉,她说:“今年感觉北京不但高楼有个性了,色彩丰富了,夜景更靓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更鲜亮了。”
“一个城市只要人的气色好了,这个城市的‘气色’也就鲜亮生动了。”苏燕以这句话结束了关于北京印象的话题。
蒋民华代表:世界上变化最快的首都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眼里,北京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首都。
今年68岁的蒋民华,和北京相识已整整半个世纪。1954年的初识之后,蒋民华每年都要来北京几次,近几年,学术交流、科研活动更为频繁,这位国内外知名的晶体材料研究专家每个月总要从他供职的山东大学来几趟北京。北京变化之快,令这位“老北京”似有目眩之感。蒋民华双手夸张地比划着,说:“我不是‘老北京’,但对北京熟悉的程度一点不亚于许多‘老北京’。北京变化得让我都跟不上了,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他说:“在全世界各个首都当中,北京是变化最快的了。”
首都成长之快速,一方面,说明建设强度之大;另一方面,对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也意味着众多古迹和古韵消失迅速。对此,蒋民华总有几分伤感,他说:“新有新的风采,旧有旧的味道。如果规划得好,新城建设与旧城保护应该可以兼得,这样北京的建设就不会留有遗憾了。”
傅企平代表:水喝起来不那么发苦了
“今天上午去我们村在北京的办事处看望工作人员,随便在北京城里转了转。每次来北京都有新感受,北京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我来自生态村,所以对北京城树的变化感触最深。”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是浙江宁波奉化滕头村的党委书记。他所在的村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生态500佳”。
“以前来北京,看到的多是杨树、柳树、松柏、槐树。这几年北京城里冒出了不少银杏、椿树、雪松等新品种。树的品种多了有利于更好地美化环境,更有利于促进生态循环,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树多了,水也清了,喝起来不那么发苦,空气也比以前好了,衣服穿上一两天也不会脏。环境美了,人的行为举止也跟着就会发生变化。”
聚焦“三农”问题
钱月宝代表: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代表说:“只有跳出农村才能发展农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中国的农村各地的差异很大,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的资源优势,走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
陈泽民代表:发展速冻食品是条好路子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说,速冻食品是个新兴的产业,它与“三农”问题直接相关,发展食品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唐万里委员:种番茄养活了十万农民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德隆集团董事局主席唐万里一见到记者就谈起了他的农民分层就业法。“说了你可能不相信,我们在新疆搞的番茄红色产业直接解决了当地10万农民的就业问题。让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变成农业产业化整个链条上不同环节中的工人,我把这种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法称为分层就业法。”
张中伟代表:民工流动打响“川妹子”品牌
四川省省长张中伟代表把四川要打响“川妹子”品牌的思路在四川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和盘托出。张中伟代表说,四川要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质量,引导民工有序流动,从而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铁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