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S”概念实用化进程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广泛开展了“S”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除了美国、苏联以外,包括法、德、日甚至还有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新计划。1986年,美国拟定了使用“S”发动机的天地往返系统计划,即国家空天飞机计划,历时10年,耗资超过30亿美元,因种种原因于1995年下马。但预研攻关取得的成绩也十分可观,其标志是把6-8倍音速的“S”发动机推向了成熟,伴随而生的还使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高热结构材料、热管理系统等新技术达到了实用化程度。
空天飞机的研究,要求直接从地面起飞如何从零速度把它很快加速到8倍以上的音速,而发动机的地面试验验证成了最大的难题。美国及时调整了“S”发动机计划,暂缓了空天飞机的研制。为了拓展未来可以军民两用的高超音速飞行技术,美国把重点转向了大于8倍音速的“S”发动机推进系统的研究和地面试验验证方面。这时,不少国家的军方看准了“S”发动机研制的大量成果,主张把“S” 发动机的技术同精确制导技术结合起来,发展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集高技术之大成抢占制高点
研究发现,把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作为洲际导弹的弹头布局,可大大简化“S” 发动机研制程序和试验环境。俄罗斯于1991年11月27日率先进行了世界首次试验飞行。接着,确定了代号为“针”的武器发展计划。据透露,“针”的样机长约 8米,飞行速度为6-14倍音速,比较适合于洲际导弹投送。
很明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洲际弹道导弹投送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集成为新一代战略导弹系统,是一种理想的组合。它不但具有洲际导弹的高超音速特点,同时还具有巡航导弹轨道变幻莫测的优势,再加上现代精确制导的信息技术,确实任何防御系统都很难对付它。无疑地,研制这种导弹要集现代高技术之大成,难度很大,可以说,它是战略导弹的制高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用战略导弹投送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旦取得突破,战略意义深远。
首先,可以大大推进空天飞机的研制进程。因为,未来空天飞机将引发航天运载器的革命,它代表了人类进入空间新的能力,不仅是开发空间资源的基础,同时还将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为研制军用跨大气层飞行器奠定了基础。据报道,美国正在考虑研制用于未来战争的太空轰炸机。2001年6月,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明确指出,要研究“对实施快速全球打击有价值的亚轨道飞行器”。除用于担负全球攻击任务外,还可作为发射卫星、回收维护卫星和发射反卫星武器的平台。
然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在武器研制方面常有独到的建树。在冷战时期,苏联的领导人常利用一些有震撼力的武器研制成果,调动舆论,出其不意,常使对手陷于被动。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股发展“S”发动机和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风潮,人们正在密切关注着这股风潮的发展趋势。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