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孤身老人:家里面只有收音机陪我过节(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5月04日01:53 来源:新京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北京四分之一老人无伴侣 专家称再婚对健康有利
京城现有47万名独身老人,再婚、孤寂等问题困扰老人生活
王中伟的五一节是一个人在家过的,独身多年,老王很想有一个老伴
引子
五一黄金周来了,但对69岁的王中伟来说,这是他最不愿意度过的一周。
他说:“这么多游人将北京塞得满满的,东单公园外的天桥上也全是人,我连运动的场所也没有了。”从11年前,与老伴离异后,老王家就只剩下他一人独居,每天花四五个钟头上下天桥锻炼身体,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五一黄金周的到来,让老王不愿再去挤拥挤的天桥锻炼身体,更不愿看到别人的热闹和自己形影单吊的孤清。
据北京市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全市约有47万名像老王这样的老年人身边没有伴侣。在过着独身生活的老年人群中,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没有伴,使独身老人们格外能干,所有的衣食起居全靠自己,但伴随着的孤寂、恐惧也时时围绕着他们。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到2000年底,北京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6.7岁,也就是说,北京市60岁的老年人平均还能生活20年左右的时间。但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并不一定意味着生命质量的提高,老年人独身之后漫长的岁月如何度过,是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需要面对的真实问题。
相亲10次找不到一个老伴
独身档案
姓名:王中伟(男)年龄:69岁独身时间:11年特点:喜欢听收音机,搬离平房找个老伴
在东单公园对面的一条小胡同里,是王中伟(化名)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家。
所谓家,也就只是一间不足13平方米的小平房,却被一张钢结构床、一排衣柜、各种瓶瓶罐罐及旧衣服塞得满满当当,屋里的空地至多只够走两三步,而这狭小的空间就是老王做饭烧菜的地方。
4月29日下午2时,老王正从一个小型搅拌机里将芝麻末倒入一个玻璃瓶里,他说:“这些芝麻都是我自己炒的,自己磨的,以后可以慢慢吃。”
一些漏撒在裤腿上的芝麻末,老王用手一点点拾起来,几乎一粒不剩地放回了玻璃瓶中。没有开灯,屋子里弥漫着芝麻的味道。
炒芝麻算是最简单的活了,对于老王来说,每天他只为自己做两顿饭。为此,无论下雨下雪,都需要先到屋外打水。老王说,他11年来一直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过去我身体还行,自己干点活感觉很轻松,但从3年前开始,我总怕自己会出意外,所以特别想找个伴,而且想找个年轻点的,她能照顾我,当然我也还能照顾她,我走了,就让女儿照顾她。”
老王的担心是源于他一身的老年病,红外磁脉治疗仪总是不离身,睡觉时双脚踩着睡,坐着说话时也将治疗仪靠在后腰上。每天固定听两个频道的电台节目,除新闻外,最关注的就是老年人健康保健节目。
去年11月份,老王一个人在家中,突发心脑血管病,一下子就坐在地上怎么都起不来了。
“我当时最担心的是不能打电话通知女儿,平时女儿工作繁忙,十天、半月才会打一次电话给我,如果我死在了屋里,可能臭了都没人知道。”倒在地上的老王拼命朝电话爬去,好不容易够着了挂在床头柜上的电话,拨通了女儿的电话,之后,老王就仰面倒在床上失去了知觉。
从这以后,老王更加害怕一个人生活,他说:“只要有个伴,我的晚年就足矣了。”
但是,老王破旧狭小的住宅条件成了他找伴的最大障碍。
3年来,他通过婚介所相过不下10次亲。除了婚托外,真心看上他的人又都因为他的住房而不愿选择和他一块过。
“我相亲相得心都灰了,就连外地人都看不上我。我长得像个最多60出头的人,退休金也不少,能看上我的人到这屋里走一遍,一般就不会再和我联系了。这也怪不得人家,我知道外地人来北京也不容易,假如我走后,她连一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以后再想找伴就会像我一样难。”老王因此恨透了这处平房住所。
他说:“如果哪天我能搬家,这里面所有的家具全扔掉都可以。”
但老王想搬家的心愿不知要等多久,找个伴照顾自己的愿望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每天在家里就是收音机和我说话。”老王说,不仅害怕没人互相照应,他还为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而痛苦。
长期独身的生活使老王特别留心电台关于老年人性保健的节目,“电台里有大夫说了,要多活动活动,晚上要晚睡,一定要很困了才睡。”老王腰上靠着治疗仪,看着窗外下着的雨说。
“听别人提到子女我就伤心”
独身档案
姓名:朱文绣(女)年龄:70多岁独身时间:超过10年特点:十分节省,没有子女,喜欢独处
一进朱文绣(化名)的家,就总能闻到一股说不清的味道。朱阿姨家里也有许多瓶瓶罐罐,大多数都盛着水,有的清澈,有的浑浊。
朱阿姨说,这些水都要用过几次的,例如洗脸的水倒入瓶里,留着下次拖地,淘米和洗菜的水则留下来冲厕所。”不仅省水,老人每天的生活都在为省电、省油、省气精打细算着。
每天早晨,朱阿姨起床后就前往早市买菜,通常每天哪种蔬菜的价格最便宜,她就会一次买2斤,很少会选择买肉。为了省油,她一次性炒好一天的菜,一天只吃两顿饭,下午三四点钟就吃冷饭冷菜。
朱阿姨每天都是天一擦黑就上床睡觉,原因是省电,因此冬天时,她下午5时就休息了,夏天可以稍微晚睡会儿。朱阿姨还有一个省煤气的办法,她指着水瓶说:“冬天有暖气时,就把烧开的水倒入玻璃瓶里,将瓶子紧挨着暖气片放,以此办法保温可以保证一天喝得到温开水。”但拮据并不是老人最难受的地方。
朱阿姨说,十多年前老伴刚去世头几年,她不敢回家,因为每次进家门再也听不到老伴问一句:“回来了。”“我那时每天白天总是走到街上去,看人群、看车,这样打发时光。后来也就习惯了,现在很喜欢家里的安静,不愿意别人打扰。”
没有老伴,也没有留下子女使朱阿姨特别害怕与其他老人交往,“我一个人在院子里,听他们(附近老人)聊天,听到他们提起自己的子女时就很伤心,我担心他们看不起我,说我一个人,说我穷。”因此她总是独来独往,别人上班时,她才去买菜;别人中午做饭时,她就去遛弯儿锻炼。
生活中精打细算的朱阿姨,却从来没有想过再找一个老伴,她说:“以前没想过,现在年纪这么大了,不用想喽。”
年过九旬仍坚持为家人做三餐
独身档案
姓名:王眉(女)年龄:96岁独身时间:从解放前开始特点:性格开朗,爱清洁
采访王眉(化名)那天,她正和几位80多岁的上海老乡一同前往亚运村上海城隍庙小吃店吃小笼包和春卷。就在上周末,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还独自一人坐公交车去颐和园玩。
个头娇小的王老师拉着记者和几位居委会的干部就往家里带,等招呼客人坐下后,她立刻颤巍巍地走进里屋,拿出了糖果给客人。
在近100平米的屋里,地板和沙发、桌椅几乎一尘不染,一打听,原来与儿子、儿媳同住的王老师每天都要给家里打扫卫生。不仅如此,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也全是出自王老师之手。
记者问她有什么秘诀保持这么好的身体。王老师笑呵呵地说:“我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对我很好,我也没有什么时间去锻炼,心情好就是长寿的最大秘诀。”
问起这么多年独自带大儿子,为何不找个老伴。王老师双手抱着胸前,微低下头,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说:“我们那个年代哪有现在这么开放哦,我从来没想过再找哩。”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朱槿 王荟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浦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