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环保官员:治理三峡船污染须破四难题
中新网7月16日电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说,三峡工程蓄水成库以后,船舶污染治理一直迟迟没有全面启动,大量船舶将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长江,造成水质污染,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报道介绍,三峡库区船舶平均流量10万余艘/年,目前在重庆市境内航行和停泊的各类船舶约有3万艘,其中在重庆登记注册的船舶1万多艘。据环保部门测算,重庆市籍的各类运输船舶每年产生垃圾4.2万吨,粪便700多万吨,生活污水1500多万吨,含油废水100多万吨。
其中,这些污水,只有约1%经过处理,其余99%则是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到长江。由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船舶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细菌微生物、生化需养量以及悬浮物严重超标,对库区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环保部门的监测表明,船舶生活污水大肠杆菌群浓度高达1100亿个/毫升,大大超过排放标准;生物需氧量和悬浮物的最高浓度可达2100毫克/升和1700毫克/升,分别超标41倍和11倍;船舶含油废水超标23倍。
报道还说,三峡库区的部分旅游景点成了船舶污染的“重灾区”。位于重庆巫山县的小三峡风景区,风景秀丽,江水清澈。但是长年来往的观光游船排出的污水对小三峡的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三峡库区将形成600多公里,蓄水量400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这将大大促进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船舶数量将迅速增加,排污程度也将增大。届时,库区江面变宽,江水变缓,库区的自净能力大大减弱,如果不及早防治船舶污染,将使库区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陷入被动。
重庆市环保、交通部门以及库区各区县的负责人普遍认为,三峡库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宜早不宜迟”。如果到2009年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水位时再实施防治工作,不仅花的钱更多,而且治理难度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难以估计。(徐旭忠、王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