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从1980年起,用1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再用1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再经过50年的奋斗,使我国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从1990年到2003年的13年中,我国成功实现了13大跨越。这13大跨越分别是:
(一)经济总量进入世界“重量级”阵容
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按照现行汇率计算,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3倍多,但扣除物价因素,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日中两国的经济实力就会发生很大逆转。200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为6.43万亿美元,日本为3.58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接近日本的两倍。若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的经济在1996年就赶上了日本。另外,2003年,印度的经济实力也接近日本,达到了3.96万亿美元。 >>>详情
(二)人民生活从“温饱”跨入“总体小康”,并进入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机遇期
当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年均增长7.6%,消费结构从满足温饱的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10年中居民储蓄由1990年的7120亿元增至2000年的64332亿元,增长了8倍,目前已达8万多亿元。
2、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的改善。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显示:在衣的方面,衣着消费比重略有下降,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倾向更加明显,成衣化倾向成为主流;在食的方面,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89年增长2.1倍的同时,表示食品消费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从1989年的54.5%降到了37.9%;在住的方面,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4.1平方米,比1989年增长53.3%,城镇居民家庭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4平方米的拥挤户从1989年的5.7%下降到0.8%;在用的方面,主要耐用消费品逐步饱和,城镇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在行的方面,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457元,比1989年增长21.6倍;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观念不断加强,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增长显著,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包括书报杂志)461元,比1989年增长10.2倍。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1998-2002年6月底,全国累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600多万人,有90%以上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基本都能按时领到生活费。现在,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参保职工的2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到8200万人。
4、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1993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1)》,经过七年的扶贫攻坚,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左右。除了少数社会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残疾人以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国家统计局提出200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
(三)国内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四)经济体制初步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轨;
(五)对外开放由局部开放转为全国开放;
(六)国家财力由“弱”到“强”,财政收入1990年为2937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表示,本次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宏观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国民经济今年上半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增幅为9.7%。财政收入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企业利润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继续改善,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抑制。 >>>详情
(七)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优化;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表示,经济生活中结构性矛盾正在朝着解决的方向发展:一是三次产业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开始出现解决的迹象,表现为农业基础加强,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发展。二是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在改善。投资在降温,消费稳中趋活,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上半年可望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三是国际贸易的关系在改善。进出口都保持了较快增长,进出口之间的平衡关系朝着一个合理的方向发展。上半年进出口虽然还保持有68亿美元的逆差,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5月、6月已经出现了单月顺差,从全年来看,可望出现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顺差的积极前景。四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有所改善,集中反映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的收入、消费增长加快。
(八)创造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4月2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3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四个主要特点。 据外汇局最新统计,去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保持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详情
(九)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就斐然,加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在顺利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详情
(十)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空前重视;
(十一)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全国恩格尔系数从1990年的0.46下降到2003年的0.39;
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7.1%,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农村为45.6%,降低0.6个百分点。年末全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已达48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46万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 >>>详情
(十二)从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到东西互动、带动中部、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十三)依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