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22日电 1992年6月10日,两位身穿白衬衣的年轻人来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接待室,拿出3000元钱,却不肯留捐款人姓名。那天,在工作人员张培明一再坚持下,他们才留下“一位老共产党员”7个字。
张培明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还带着一丝兴奋。
据他介绍,两个年轻人离开时,坚决拒绝他跟出门外。张培明认为其中有蹊跷,于是请他的同事甘东宇悄悄跟踪,记下了两人的车牌号码。他还记得,之后,这两个年轻人又来到这里,捐了2000元。
“青基会”宣传总干事王汝鹏说,如果当时没有多个心眼儿,可能这件事就永远都不会被公众知道了。他们通过多方求证,最后得到一个消息:那辆车,是小平同志的生活用车。
王汝鹏回忆说,邓小平捐款的事公开之后,“青基会”接受的捐款数额和笔数剧增。
他告诉记者,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都派人送来了捐款,而民间的捐款数额和笔数也显著增多。他们专门组织了15个人,一天到晚负责向电脑中录入捐款人信息,还人手不够,又向附近的部队求助,请人来帮忙。
在王汝鹏的记忆里,这样的情况之前有过一次,那是1992年4月,小平为希望工程的题词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之后,引起国人对希望工程的极大关注。王汝鹏感慨地说,那一段时间,是希望工程接受捐款最多的时候,最高领导人的关注的确给全国人民“带了很好的头”。
1994年6月,《我的父亲邓小平》的作者邓榕来到中国青基会,向希望工程捐款1.5万元,用以资助山东沂蒙山区50名失学儿童。
小平一家对于希望工程的支持,时任“青基会”宣传部副主任的王旭东有着更多的感触。说起邓小平的孙女羊羊在他手下做志愿者的事情,往事犹如历历在目。
事情起于1997年的一次演出,羊羊的母亲邓榕找到他,表达了让羊羊做志愿者的希望。经请示,羊羊被分配在宣传部做了一个“小兵”。
他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的羊羊:高个儿,笑眯眯的眼睛,短头发,第一次来就走错了门。王旭东说,羊羊当时正准备上高中,很单纯,也很直率,曾经因他爱耍贫嘴,在黑板上画漫画抨击他。
王旭东和王汝鹏都说:小平一家,包括羊羊,对这样的事情都很低调,不喜欢到处宣扬。
王旭东记得,羊羊刚来不久,就带来了奶奶卓琳捐的1万元。第二天,即8月23日,工作人员告诉王旭东,有个高个儿小女孩儿来捐了8000元,落款也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后来知道那个年轻的“老共产党员”就是羊羊。这些钱后来成为启动“三辰影库”的第一笔基金。
羊羊同情孤儿,曾经到大同的孤儿学校和孩子们呆了一个星期。此后,羊羊还曾经帮他们的义演“推销”门票。演出那天,羊羊和她的叔叔阿姨兄弟姐妹很多人都来了。王旭东说,想起来,他现在仍然很感动。
从羊羊嘴里,还“泄露”出许多有趣的故事。卓琳同志当时总是换着不同的名字捐款。小平的一大家人喜欢在一起聚会,羊羊笑着说,奶奶卓琳总是指着不同的人问,你捐了没有?你捐了多少?俨然一个希望工程老志愿者。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