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之声 刘典 廖文友 )在现代化武器装备不断更新的今天,中国空军驻西南某部机务大队面对飞机老旧、航材短缺等情况,积极克服困难,连续多年被空军评为“优质机务大队”和“岗位练兵先进单位”,杜绝了机务维护责任事故,被空军党委授予“模范机务大队”荣誉称号,所属机务二中队被空军党委授予“机务维护尖兵”荣誉称号,大队所属中队飞机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为部队的飞行训练任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最近本台记者专程走访了这个“模范机务大队”。
“5月11日”——大队“荣誉教育日”
这个大队自1991年5月11日被空军党委授予“模范机务大队”荣誉称号以来,部分官兵的头脑中曾滋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该歇一歇脚的想法,针对这一想法,大队领导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大队全面建设,更进一步,就必须增强官兵的荣誉意识,使官兵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为此,他们决定把每年的“5月11日”确定为大队的“荣誉教育日”,做到每年新干部、新兵分到部队后,都要组织参观荣誉室,请老机务讲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展光荣传统教育。通过这些工作,使每个官兵树立“大队进步我光荣、大队衰弱我耻辱”的集体荣誉感,一些官兵还提出了要在有限的军旅生涯中,为“模范机务大队”这面旗帜增光添彩的口号,维护大队荣誉成了每个官兵的自觉行动。
“机务保障就是保障战斗力生存”
要保证机务大队不断进步,必须要有一批业务熟、技术精、热爱本职的机务工作者。为此,大队领导每年都要进行机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把有一支思想稳定、责任心强的机务骨干队伍,作为抓好机务大队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教育机务人员爱岗敬业,珍惜荣誉,并利用地域优势,在歌乐山设立教育基地,在官兵中广泛开展“烈士为国献生命,我为祖国献什么?”的大讨论,使官兵明白: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只有默默地干好工作,苦练保家卫国的本领,一旦祖国需要,才能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增强其荣誉感;同时结合兄弟单位的事故通报,向官兵反复讲清:机务工作是空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国家的财产、飞行员的生命紧密相关,使大家树立“机务保障就是保障战斗力生存”的观念。
被空军树为“机务人员标兵”的机务二中队中队长王翰就是其中的一名杰出代表。王瀚出生在川北山区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入伍前,他所在的村子还未通电和公路,没想到,入伍后,连拖拉机都很少看到的他却与飞机结下了缘。来到机务训练部队,队长、指导员、教导员给他讲了机务人员的重要性,使他懂得了机务人员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的真正含义。由于文化底子薄,机械构造、工作原理学起来比较吃力,他就及时向教员请教。在机务训练团的几个月时间里,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中队和整个训练大队组织的专业知识竞赛中,每次他都获得第一名,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两次受到嘉奖,顺利地分到了机务维护中队。由于王瀚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在他的蓝工作服的两个上衣袋里,长期装着两本《某型飞机维护经验》手册,发现什么故障,书上有的,他就做个记号,书上没有的,他就收集整理,对一些特殊故障,他注意总结,很快便适应了机务部队的工作。
一次,王瀚组织更换飞机的发动机,在换完发动机试车时,发现右发动机始终出现转速悬挂,经几次调试未果,他当机判断是主燃油泵故障,后经工厂来人鉴定,果然是由于主燃油泵装配不当所致。于是,他撰写了《主泵装配不当,新发出现悬挂》的经验体会文章,还真对其它单位遇到类似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就这样,王瀚自1990年任机械师以来,先后撰写了故障研究和排除故障方面的体会文章80余篇,维护心得7万余字,其中有31篇被《航空维修》和《机务维修与训练》等刊物所采用,而他所在中队飞机的完好率始终居全大队之首,每年中队的飞机出动量和保障飞行的时间也都居全大队之首。
“新兵上岗合格率100%”
要保证飞行安全,机务维护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为此,他们按《机务维护规程》规定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实行责任管理,从而避免工作的随意性,促进了《规程》内容的落实,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先后建立了满负荷机械日工作制度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明确各类机务人员在飞行保障阶段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点,实行定岗、定位,增强了机务人员的职责意识;他们还根据不同季节,针对飞机的维护特点,设计出一套维修工作指令卡片,并根据驻地雨多、雾大,容易给飞机部件造成潮湿、腐蚀等特点,摸索总结出了雨、雾天气飞机维护规律,避免了因潮湿给飞机维护带来的困难。在抓好机务人员岗位职责落实的基础上,按照《细则》规定,坚持开展飞机维修质量大检查,做好经常性的基本维护工作,对业务技术不合格的机务人员,指定专人带教,直到重新考试合格为止,近年来新兵上岗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