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7个城市启动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新京报希望班”昨日开班
昨日,印有“新京报希望班”的标贴被风吹了起来,一名希望班的小学生伸出手希望把它贴上。
本报讯昨天,北京1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3200余名农民工子女在《农民工子女助学金使用签名册》签上名字,领取了资助卡,每人获取了每学年600元的助学金。
同时,由本报资助的150名农民工子女组成的3个“新京报希望班”昨天正式开班。
昨天,中国青基会采取了新的一种捐助发放形式,即“公开课”。据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介绍,受助学生、捐款人、家长、新闻媒体等都参加了“公开课”,由社会各界见证助学金发放全过程。
据了解,全国共有27个城市举行了“希望工程助学进城助学金发放公开课”,为19385名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这些城市也同时启动了“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
据了解,在本报、中国青基会、北京市希望工程捐助中心共同主办的“寻找京城失学农民工子女”活动中所寻找到的1400多名农民工子女(详细名单本报将陆续公布),均得到了资助。
上午,海淀行知实验学校的教室里,进行了发放资助金的公开课。孩子们用稚气的童声诵读了资助卡的内容,老师则通过讲解和启发式提问,让受助学生了解助学进城计划的内容、助学金的发放方式等。
公开课还告知受助学生的权利:每人每学期应得到300元的助学金,如权利没有得到保证,可找接收捐款的希望工程工作机构投诉。
最后,班主任将该校的学费情况在黑板上张贴,在家长、捐赠人、新闻媒体等代表的现场监督下,每位受助学生在《农民工子女助学金使用签名册》签上名字,完成助学金抵扣书本杂费的手续。
昨天,本报社长戴自更出席了“新京报希望班”开班仪式并观摩了该班的公开课。戴自更说,“通过本报的宣传报道,在北京找到了1400多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农民工子女,并使他们获得了学业资助,重新迈入校园。同时,我们得知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广,这让我们很欣慰。”
另外,本报还选派了9名员工分别担任3个“新京报希望班”的辅导员,通过各种经常性活动,与受助学生保持长期活动。
温总理题词“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1周年之际,北京一学校发出倡议书
倡议9月9日为“流动儿童上学节”
本报讯去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石景山一小学看望了农民工子女并题词“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一年后的9月9日,打工子弟学校石景山区黄庄(流动儿童)学校结束了7年的“黑校”历史,被批准为合法学校。
昨天上午,在黄庄学校举行的开学典礼仪式上,2400多名打工子弟用歌声和舞蹈,表达了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快乐。同时,黄庄学校全体师生向全国的打工子弟学校发出“倡议书”,倡议每年9月9日定为“流动儿童上学节”。
一个孩子的话
我不希望被看成乡下人
农民工孩子汪学群朗诵《我是谁》感动来宾
“我要大声告诉他/我是农民工的子女/是中国的娃,祖国的花”。昨天,公开课仪式上,海淀行知实验学校五(1)班汪学群等12名农民工子女朗诵的《我是谁》,感动了在场的所有来宾,该诗由来京农民工子女创作。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从前,那时我们经常搬家(指学校),今天老师说放假,明天又通知我们开学。”汪学群说。
汪学群今年13岁,老家在安徽。2000年,10岁的学群来到了北京,之前一直和奶奶生活。记忆里,10年间,她只见过爸妈两次。爸爸陈昆红在甘家口一个市场里卖肉,每天早晨3点,爸爸骑着三轮上肉。妈妈在另一个市场卖鸡,每天7点就离家。
海淀恩济寺附近的一个昏暗的地下室里,汪学群、爸爸、妈妈和弟弟陈文挤在这个家里。陈文在公立学校———亮甲店小学上学。爸爸说:男孩学好了就行了,女孩上不上学无所谓。小学群随的是妈妈的姓。每天早晨5点,学群就起来,帮弟弟做饭、洗衣服、抹桌子。7点,换两趟车到学校。
“我不喜欢北京小孩,他们都有一种优越感。”学群说。
“将来我要当像温家宝总理那样的政治家。温爷爷对我们特别亲。”学群说,“北京有好多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明年就要考中学,学群的目标是人大附中,“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不希望被城里人看成是乡下人,不懂礼貌。”只读过初中的爸爸就经常告诉她,只有将来考上大学,才能不会像他那样辛苦。
“爸爸跟我说,只要考得好,他就把我的户口转过来。”小学群对未来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