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缓解北京交通拥堵 人人献计献力
相关新闻:交通发展 拉动周边经济 道路顺了 发展更快了
受访人物:
张立杰,从技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一直担任环线地铁司机。
经历:
作为地铁司机,经历了早期的地铁运营时代,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感受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昔
那时城里路不是很发达
“当时觉得地铁特神秘”
晨报:还记得自己第一天开地铁列车时的感受吗?紧张不紧张?
张立杰:第一天当上正式司机是在1985年,刚上车时挺紧张的,自己要控车保证乘客安全,边上有学员跟着学,压力挺大,当时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紧张到没时间去想紧张。事先实习了一年半,那会儿对司机特别向往,一方面觉得地铁特神秘,另一方面这是城市建设里发展出来的新事物,做这行特别令人骄傲。
“不少人坐地铁是为参观”
晨报:上世纪80年代初,地铁这个新生事物对人们而言很新鲜,当时乘地铁的人多不多?
张立杰:那会儿人们都觉得地铁太神奇了,几分钟工夫好几站地就出去了。有一阵我记得家家发参观票,就是去参观地铁的。谁有票就带着家里人到地铁里转一圈。刚一开始人肯定不多,后来,乘地铁上下班的人慢慢才多起来。最初,很多大人爱带着孩子去地铁里转转,坐上一圈,因为孩子们觉得有意思,好像坐火车一样过瘾。
晨报:对很多人来说,地铁刚建成后缩短了上下班的时间,那会儿地铁准时吗?
张立杰:很准时,我们司机都有时间表,哪站到哪站多长时间都是规定好的。20世纪80年代那会儿,生活节奏没现在这么快,人们不是那么争分夺秒,但地铁的时间要求已经很准确了。像从复兴门到建国门,20几分钟就到了。地铁在一定程度上让北京人对时间有更严格的要求了。
“公交车也比较少”
晨报:您是司机,对上世纪80年代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还有印象吗?
张立杰:那会儿公交车比现在少多了,现在7字头、8字头的公交车多了去了,那会儿我印象里最多就到3。原来城里的路也不发达,不像现在五环、六环畅通无阻。
受访人物:
边峰,地铁13号线开通时的第一批司机。
经历:
家住通州的他,每天要乘坐八通线、环线、1号线上班,到单位后还要驾驶13号线列车。在他眼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变化加速着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
今
城铁一开通出行更方便
“第一天,市民感受城铁速度”
晨报:2001年9月28日是城铁开通的日子,您第一天走上崭新的工作岗位,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边峰:我以前是地铁司机,开地铁时里面漆黑,好像在钻洞。第一天开城铁,感觉就亮堂多了,两边都是景色,但我还是挺紧张的,毕竟是第一天,没有时间和精力看外面,说起来还有点儿遗憾。
要说感受最深的,是市民们对城铁开通的关注和感叹。当天,很多市民坐城铁纯粹是为了参观,感受一下地上乘车的速度感。这种参观和刚有地铁时的参观大不一样,人们掐着表,看看自己从家到城里用多长时间。我记得到终点的时候,市民唠叨最多的就是“这么快就到了啊!”因为城铁的出现,北京人出行更方便了。
“地铁让居民出行快多了”
晨报:现在人们都喜欢坐地铁,因为它不耽误时间,您觉得地铁的便捷作用有多大?边峰:太大了!我家在通州,要坐八通线转1号线再转2号线才能到单位,我同时担任着司机和乘客的双重身份。八通线没开通前,我上班要提前两个小时出门,现在提前1个小时就够了。
地铁这么多年来的准点率是非常高的,达到99%以上,这给乘客带来的最大方便就是可以准确地计算出行时间。
“城铁一到发展就加速”
晨报:坐在城铁里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色,您用心看过吗?它们的变化大不大?
边峰:从2001年到现在,13号线开通已经有3年了,仅仅看这3年的变化,就非常大。
有一次,我坐在车里路过五道口至上地一段,忽然间觉得路边的楼房怎么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倍?是什么时候盖起来的我都没有留意。还有现在的通州,城铁的开通让那边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夜晚的通州灯火通明,跟城里边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现在,城市轨道还在继续建设,铺到哪儿,哪儿的发展就会加速,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我相信,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便捷。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张涛
交通数字
14700公里
到2005年,北京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47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600公里,一级公路达到650公里, 二级公路达到2045公里,三级公路达到5000公里,四级公路6171公里,等外公路234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7.3公里/百平方公里。
650条
到2005年,北京市公共电、汽车营运线路将达到650条,线网密度达到2.16公里/平方公里(四环路内),准快速线路运力比重达到24%,准快速线路运送速度达到25至30公里/小时,常规线达到18公里/小时,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300米。提高运营规模,保持运力较快增长,到2005年运营车辆达到16000辆,其中环保型运营车辆达到80%以上,公共电汽车年客运量达到42亿人次,占公共交通总客运量的72.7%。
7.3亿人次
到 2005年,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营运里程达到113.7公里,力争年完成客运量约7.3亿人次,占公共交通总客运量的12.6%。
交通备忘
●2001年2月10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立了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适应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的需要,突出城市功能与特点,根据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在交通、能源、环境方面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被《纲要》列为“重中之重”。
●2002年7月13日正式公布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强调,要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北京城市轻轨、地铁八通线、地铁5号线、地铁4号线、地铁奥运支线、东直门至首都机场快速轨道交通等工程;到2008年,力争全市新增轨道交通线路148.5公里,总里程达到202公里,地铁在城市客运出行量中的比例达到10%左右。
●2002年9月7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出台。按照规定,2008年以前,除去将要建成的城市铁路和地铁八通线外,还要建成5号线、4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客运专线等轨道交通线路,使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总里程达到300公里。
交通名词
城铁
城铁原指城市铁路。2001年9月,地铁13号地面线的建成通车方便了大批首都市民的出行。为了区别于原先的环线和1号线,北京市民习惯地把13号线称为城铁。
客运枢纽
北京计划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再增加4个客运枢纽,安排在主要交通走廊沿线。它们的设计将考虑“停车换乘”。4个新增加的客运枢纽分别是宋家庄、菜户营、望京和北苑。加上已经建成的动物园交通枢纽以及此前已列入规划的和已开工建设的西直门、东直门、六里桥、一亩园、四惠和北京西站,本市规划建设的客运枢纽共有11个。除了菜户营外,新增加的客运枢纽都有地铁经过,和快速交通工具“接轨”成了这些客运枢纽的共同特点。
晨报记者 李晨光 刘葳漪
张涛/整理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