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 策划:新华社广西分社 文/图 邓苏勇 周华
山体滑坡冲倒房屋,压死老少,摧毁“花朵”。记者近日在广西调查发现,作为全国7个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广西地质灾害危害触目惊心,发生次数、人员伤亡呈上升趋势,令人十分担忧。而人类工程活动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在不断增加,许多地方仍然存在“有钱买棺材,无钱搞防治”的怪现象,造成地质灾害频发,伤亡人员剧增。有关专家指出,地质灾害亟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触目惊心
在今年“7·19”洪水中,南宁市宾阳县太守乡发生地质灾害149处,压倒民房142户326间,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记者在上六村事故现场——黄朝阳的老房看到,房屋墙体倒塌,沙土与杂物混乱成堆,一片狼籍。当天山体滑坡冲倒房屋,压死了黄朝阳的父母及两个女儿。“老老少少都走了,我俩再也不愿到老屋去,所以至今没有清理。”虽然时间也过去了一个多月,但黄朝阳及妻子仍沉浸在悲痛中。
在同乡的六道村,山体滑坡造成6间房屋倒塌,两人受伤。在蒙天富家,记者看到,楼房靠山的一面墙体已完全被冲毁,现在用数十根木头支撑着楼顶水泥板,仍然十分危险。蒙天富说,自己的楼房是两年前建的,由于缺地,只有削山取地建房。但由于后山沙质含量大、经雨水渗透及冲刷,造成山体滑坡,“想想现在都害怕”。
在防城港市公车镇白沙村曾宜荣的楼房,几个民工正在清理房内沙土。一个多月前,这些沙土夺去了两条年轻的生命。“死者都是中学生,分别只有十四、十六岁,可谓‘花季’年华。”公车镇副镇长凌兵介绍说,7月20日凌晨,强暴雨引发山体崩塌,造成2死1伤。在这里,记者再次感受到楼毁人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资源县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近20年来,全县共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65起,造成60人死亡,平均每年都有3人死亡。
广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彬说,今年前7个月,广西14个市53个县相继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82起,造成42人死亡,32人受伤,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害次数呈上升趋势
广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区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面大,是全国7个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近年来,广西地质灾害频发,伤亡趋重。
今年7月,宾阳县因地质灾害造成多人死亡一度成为全区、全国的焦点。据副县长许扬卫介绍,宾阳往年少有地质灾害,只在2002年7月发过一次山体崩塌,造成一人死亡。他说:“‘前所未有’的地质灾害给县委、县政府上了一课,要时刻注意地质灾害。”
防城港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镜法告诉记者,今年7月以来,防城港发生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13处,死亡4人,伤1人,“以前好几年,防城港都没有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他说。
宾阳、防城港的事实表明,广西地质灾害正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至2003年期间,广西共发生较大级以上突发地质灾害2397起,造成381人死亡,643人受伤。
统计表明,广西地质灾害不仅发生范围扩大,发生次数、造成人员伤亡数也在逐年大幅增长。1999年,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239起,死亡42人,受伤11人;2001年,突发性地质灾害513起,死亡21人,受伤40人;2003年,广西发生地质灾害658起,死亡34人,受伤19人。今年虽然只过去8个月,但造成的人员伤亡已超过去年。
广西国土资源厅地质处副处长汪海说,不仅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增加,而且中型灾害也在增长。如今年,死3人以上的中型灾害就在凌云、武鸣等地多次发生。
灾害隐患遍布全区
经调查,广西查明各种地质灾害点5600处,处在不稳定状态的隐患点3822处,其中大型以上的隐患点451处,受威胁群众13万多人。
在崇左市宁明县那楠乡那陶村昆昌屯,16户70口人就生活在一个斜坡的滑体上,滑体裂缝长约800米,深2至3米,随时有发生滑坡的可能。“很久以前,我们屯发生过大滑坡,一个村子不见了,只留下几个人。”村民阮志金说,“我们好害怕。政府虽然说将我们搬迁,但至今没有动静。”
而防城港市那勤乡桂坝村屯逢组62户308人则头顶着一个“大滑体”:屯西侧的后山坡上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弧形拉裂缝,长约155米,宽约0.9米,深约1.5米,体积约10万立方米。一旦滑下来,位于山脚的屯逢组将被淹盖,后果不可想象。
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门屯东北侧后山有一块大石已经开裂,裂隙高数十米,宽1.5米,看过去好似“一线天”,体积1万立方米。村民凌进华说,“裂隙每年都在扩大,说不定哪天就砸下来,跑都来不及。”
宾阳县事后对太守等7个乡镇崩塌滑坡的高危区域进行调查发现,在该区域内削山建房的居民仍有5000余户,受威胁的人员近3万人。
记者调查的梧州市万秀区、藤县,桂林市平乐县、资源县等县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质灾害隐患。这些地质灾害隐患就象一个个炸弹,说不定哪天就成为地质灾害,卷走居住、生活在这里的群众。
人类工程活动加剧、诱发灾害的因素不断增加
广西地质灾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与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作用越来越强烈有关。据统计,全区地质灾害中,由于人为因素起诱导作用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王奕勘说,宾阳县太守乡的几起地质灾害都是人为因素——削山建房引起的;防城港公车镇白沙村的地质灾害也是同样原因。他分析说,由于广西土地紧张,许多农民不得不向山要地,削山建房,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许多地质灾害隐患也是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与加剧的。如宁明县昆昌屯的居民主要是沿山建房,房前从事农业生产,使边坡直接裸露,受雨水的侵蚀、冲刷,破坏斜坡天然平衡状态。
在广西许多地方,过度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大新县土湖乡岭卡山有一条大地裂隙带,长约1500米,宽约50米,深约20米。一旦滑坡,将有3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冲向岭下的百诺屯,危及30户居民。“主要成因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群众沿矿脉走向打矿窿盗采矿石而形成,”大新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华树欢说,“属于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此外,公路建设引发山体滑坡。如宾阳县专线路,在“7·19”洪水中,就发生60多处山体滑坡、崩塌,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导致交通中断。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和污染。如凭祥市,按要求抽取地下水的量应不超过90万立方米,但实际上21个单位抽取量达到130万立方米,几天前就发生塌陷,所幸无人伤亡;宾阳县黎塘镇由于企业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数十个塌陷区。
有钱买棺材 无钱搞防冶
有钱买棺材,无钱搞防治,是记者调查地质灾害时,各地的真实态度。由于对地质灾害认识不够,广大干部群众对防治观念不强,“重建设,轻保护;重治理,轻预防”,加上经费欠缺,执行不力,造成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剧。
广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彬说,基础调查工作薄弱,潜在地质灾害威胁数不清,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处在比较被动的局面;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使许多地质灾害隐患没有得到及时勘查和治理,勘查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宾阳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文刚说,今年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前,宾阳县尚未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灾情不清,无法防范。现在县里要求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但经费“基本上没有”,区厅给的钱“还不够汽油费”。他说,事前不预防,一旦出现灾害再去善后处理,不仅花钱多,还造成了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对一些地质灾害隐患,当地党委、政府仍然未能给予高度重视。宁明县那楠乡昆昌屯70口人,自2003年6月以来就生活在滑体上。虽然乡政府要求村民晚上搬到安全的帐篷去住,但由于不少村民怕麻烦,加上干部工作不扎实,部分村民晚上仍然住在家里,十分危险。县领导说,我们准备搬迁,点都选取好了,但由于缺少资金,至今未能实施。汪海说,灾害随时有可能发生,但他们仍在“等、靠、要”,我看了他们的监测记录,发现他们在做假。
在大新县,个别乡镇虽然落实了地质灾害监测人员,但监测制度不落实,有的监测人员形同虚设,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此外,广西许多项目建设和城镇规划没能实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也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加深认识 加强宣传 加大投入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重大建设项目的成败。有关地质环境专家认为,对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越来越严重的地质灾害,有关地方、部门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以人为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防范,把灾害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千万不要等到灾害发生了,再来重视,进行善后处理。
当前,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掌握地质灾害的预防十分重要而紧迫,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发放明白卡,让他们知道,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如何逃跑。而记者走访的一些村屯,明白卡还没到位。同时,要对一些地质灾害进行报道,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群众地质灾害的危害。只有抓住了“源头”,才有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在调研中,当地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反映最大的就是经费欠缺。而实际工作中,也由于重视不够,机制不畅,造成经费欠缺。防城港市领导说,由于人、才、物等各方面原因,未能深层次开展预报、监测、巡查等工作。
李彬建议,各地应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财政计划和预算;按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矿产开发地质环境恢复重建保证金制度。通过这些,形成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对一些非人为的地质灾害,各级政府应筹措资金,尽快解决。(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