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收益不等式
在淮河流域,发展与环境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产业结构问题。淮河流域重污染行业仍然居多,工业污染仍是淮河污染的主要原因。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等几个行业的的经济贡献率约占全流域的1/3,而产生的COD和氨氮则占到工业排放的80%和92%.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介绍,在今年4月对淮河流域正常生产的533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的监测中发现,超标排放的为151家,占到28%,主要超标企业集中在造纸、化工和制革等行业,占到了超标企业的80%.以河南省为例,2000年年底造纸企业COD年排放量仍高达22万吨,占工业COD排放量的62%,而年产值仅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7%,利税也仅占工业利税总额的2.8%.“真拿他们没办法,你前面贴封条他后面撕了。”漯河市环保局局长王银玲说,面对污染小企业,执法难是最大的问题,而一些企业还经常采取隐蔽的方式偷排偷放,甚至有的企业在排污口上设置稀释管,采取设岗放哨、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环保检查。实际上,一些大型企业也存在偷排现象。
|
河南周口项城王沟村村民杨中清的老伴说,水井抽出来的水是苦的。 |
10月20日上午,在周口项城莲花味精厂墙外,一条宽七八米的沟渠布满了黑水,在墙下,一个洞口与沟渠相连。附近的居民说,该沟渠的水流到约两三公里外的沙颖河,最终汇入淮河。而在距离莲花味精厂约1公里远的一河渠,一埋在地下的涵洞正汩汩的冒出红色的热水,王沟村村民说,这是某企业挖的暗道,排出来的污水未经处理。
王沟村一直被这些企业污水包围着,并已经影响到地下水源,70岁的村民杨中清调侃说,自己的名字带个“清”字,可喝的水并不清。杨家土井中打出的水发苦,“我们早就不敢喝了。”
上游下游谁该补偿谁?
10月23日,阜阳颖河边,汪建军等当地居民对曾培炎副总理说,“都是上游河南的企业排污,才使颖河的水质变坏。”
曾培炎副总理说,“咱们自己也要治好,上下游同心协力,来共同防治淮河水污染。”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黄建树向曾培炎副总理汇报涡河水质情况时也提到,涡河水质受上游影响较大,十年来,上游入境水质一直为五类水。
“我们自己把水治清澈了,上游的黑水一来,又黑了。”江苏省一地市环保局局长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上游地区应对下游地区进行经济补偿。实际上,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已注意到这一问题。
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各代表讨论的国务院准备发布的《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的,上游省级政府对下游省级政府进行补偿,具体办法由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与各省政府另行制定。”
对该提法,在讨论时,上游的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认为应改为,上游牺牲经济发展来保护水体应由下游予以补偿上游。与这场争论背后,是淮河治污资金投入的不足。
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淮河治污“九五”计划要求投入166亿元,实际投入约110亿元。“十五”计划要求投入256亿元,目前仅完成83亿元。目前还缺少173亿元的资金缺口。
因为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治污设施的建设。全流域161个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中,仅完成28项,47项在建,尚有86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未动工。治污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管网严重不配套。
以安徽省为例,该省淮河流域共有26个县,其中有8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贫困县,该省“十五”计划建设的29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仅落实资金6.61亿元,占总投资的21.2%,其中23个县污水处理厂,仅落实资金2.1亿元,占总投资的14.2%.为此,安徽省副省长田唯谦建议国家比照对三峡库区城市治污设施的支持力度,安排淮河流域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国债资金。为了能让国债建起来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安徽的想法是,将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结合加强收费,推动污水处理的市场化、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