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太多有偿新闻的滋扰后,这位老支书现在对新闻的看法非常偏激。当记者问他是否痛恨有偿新闻时,他竟然说搞有偿新闻本身没有什么不合理,不过他希望这一行也要"平等交易",如果收费的话应该提前告诉,接受不接受采访村里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不要像现在这样,要么说不收费,要么什么都不说,设个套让人往里钻,等上了套以后再提收费的事来"敲诈勒索"。
新华网河北频道(范世辉 张立文)河北省邢台市某村是多年的先进典型,然而,这个村的村支书却因成为典型而整天心神不宁:近两三年来,他不得不时常接待一些搞有偿新闻的记者造访,这些记者打着新闻报道的旗号收受"节目制作费"、"工本费",有时还以曝光相逼强迫村里做广告、搞形象宣传。几乎每天,这位村支书都会接到此类联系电话。
提起最近发生的三件事,老支书仍然耿耿于怀
老支书非常气愤地给记者介绍了最近发生在他们村的三件事。他说,6月份来了一位自称是国家某部委主办的杂志的记者,采访了解治安防控体系方面的内容。这位记者是经市里某部门一位同志推荐过来的,开始说并不收费。可采访完后第三天,这位记者给他打电话,说稿子写好了,给他传过来过过目,然后回传。继而又来电说,稿子是不收费,不过希望村里花3万元出份增刊。当老支书委婉地拒绝说他只有300元的"权力",做不了主时,这位记者又表示可以便宜点,1万8千元出份增刊,实在不行花2000元在杂志上做个彩页也行,对此,老支书还是进行了委婉的拒绝。不料,过了几分钟后,这个记者又打电话说:"老书记,不好意思,我接到你们村群众几封上访信。"问及上访信的内容时,这位记者却避而不谈。
老支书明白他的敲诈意图后生气地说:"那稿子别发了,就发群众的上访信吧。"本以为事情就这样完了,没曾想,不久这位记者又打来电话,说群众去信告村里有没按计生政策生育的,村集体账目不清,得反映反映。随即,这位记者就把写好的初稿传给了他。稿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二部分是说治安防控体系的,可第三部分却瞎写了一些偏离稿件主题的东西,诸如村里制定的章程与法律法规不符、群众反映财务不清等。而且记者表示三天之内必须对稿件做出回信儿,否则就视为村里认可而见报。老支书对此非常反感,再也没理这个茬儿,事情闹了个不欢而散。
同样是6月份,一个自称是国家某机关下属新闻单位驻石家庄站的记者给他打电话,说他们村是省级文明单位,想给总结一下经验,写个专题报道。问及是否收费时,这位记者倒是坦白地说收费8000元。当老支书表示钱太多做不了主时,这位记者又把收费降到了5000元。遭到老支书再次拒绝后,这位记者立刻变了脸,说要查查村里计划生育有没有违规,财务公不公开,是不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单位,而且相关费用还得由村里"掏"。这种离奇的要求让老支书很生气,他说:"是不是文明单位由宣传部说了算,我凭什么拿村里的钱让你来查合格不合格……"后来,这位记者又打来电话,说老支书不冷静,如何如何。老支书实在看不惯此人搞的这一套,严肃地批评了他。此后,这位记者再也没有给老支书打电话。
老支书还介绍说,某电视台几位记者,开始联系采访一个系列报道时也说不收费,可片子播出一集后记者给他打电话说,得收工本费3000-5000元。当他表示花几百元钱把剩余片子买下不再播出时,记者表示还得照常播,不过由于他们是自负盈亏的单位,几次打电话希望他"再考虑考虑,支持一下他们的工作"。由于采访期间结下了不错的关系,这件事弄得他很难为情。
高峰期每天接七八个联系电话,如此滋扰竟非常普遍
这位村支书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应酬这样的电话乃至记者来访。每每村里某个典型经验上了报纸,联系采访有偿新闻的电话就会明显增多,一般四五天后达到高峰,每天要接七八个。村支书统计了最近一个月的情况发现,平均每天接到的电话达两个以上。据他介绍,即便一段时间内村里没有典型经验上报,这些联系采访的电话也有说辞,有的假借过节办活动的名义,有的说是要出专刊、增刊。而且是上面抓啥工作他说啥,一接通电话就对你大肆夸,趁你美滋滋的时候提出要给你"好好宣传宣传"或者"有空聊聊",你一旦答应,他们便二话不说"随即赶到",采访完了才说是"收费的"。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位村支书的遭遇并非个案。据他介绍,这种现象在一些典型村、典型企业非常普遍,他们附近有四个村也搞得不错,有的村支书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听说有的村接到的此类电话比他还要多。无独有偶,在赴邢台市采访途中,记者恰好遇到一位专门搞有偿新闻的记者,据他讲,他们所办的杂志专门登载一些形象宣传之类的东西,只要掏钱就给做,他的同事都是搞有偿新闻的,他们单位本身就是靠搞有偿新闻"谋生"。据他所知,不少新闻单位也是像他们一样"靠有偿新闻吃饭"。这样一来,基层出现众多搞有偿新闻的记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老支书讲,有偿新闻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为了开会时不被打扰,有的村不得不把例会改在周末举行,一些村干部每月不得不额外支出一笔不小的手机话费。经历了太多有偿新闻的滋扰后,这位老支书现在对新闻的看法非常偏激。当记者问他是否痛恨有偿新闻时,他竟然说搞有偿新闻本身没有什么不合理,不过他希望这一行也要"平等交易",如果收费的话应该提前告诉,接受不接受采访村里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不要像现在这样,要么说不收费,要么什么都不说,设个套让人往里钻,等上了套以后再提收费的事来"敲诈勒索"。
有偿新闻实质是以权谋私,杜绝之策在于“两分开”
据基层普遍反映,当前有偿新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记者打着新闻报道的旗号收受"节目制作费"、"工本费",甚至是以曝光相逼,强迫基层做广告、定刊物、搞形象宣传。有偿新闻之所以大行其道,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原因是个别记者职业道德败坏,把新闻当作自己牟取私利的工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当前,好多报刊、杂志创办的宗旨就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靠给企事业单位做形象宣传索取酬金,或者靠曝光恐吓被采访者花钱"买曝光稿"等方法获利。
有偿新闻导致虚假报道盛行。搞有偿新闻的记者都有这样一个逻辑:给钱就报道好的一面,不惜夸大其词,不给钱就骨头里挑刺,百般刁难。基层由于惧怕和新闻单位关系闹僵往往是花钱买平安,苦水往肚子里咽。记者此前采访的一个乡镇为了保住自己的"典型",不得不花了3000多元在某重要媒体做了半版的形象宣传。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03年在一次新闻媒体总编辑和台长培训班上说,有偿新闻的实质是以权谋私,是新闻界的一种腐败现象,必须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治理有偿新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严格执行1997年中宣部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部门颁布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只有按照《规定》要求,坚持做到"两分开",即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队伍分开,不以新闻形式为企业或产品做广告,不向采编部门下达经营创收任务,记者编辑不从事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有偿新闻之风才有可能刹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