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葬礼12日在开罗举行的同时,大批巴勒斯坦人已经聚集在他位于拉姆安拉的官邸周围,悲情地企盼着灵柩归来。当天,阿拉伯国家媒体也纷纷对阿拉法特的葬礼给予高度关注。
埃及民众哀悼
阿拉法特在埃及享有很高声望。为防止发生混乱,埃及政府禁止民众参加在开罗附近的军事基地为阿翁举行的葬礼。
这个消息令许多支持阿拉法特的埃及民众感到失望和伤心。5年前来到开罗的巴勒斯坦小伙子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说:“我们想参加(葬礼)。我很遗憾不能参加。”
阿拉伯国家联盟当天表示,无法参加官方葬礼的普通埃及民众可以从12日至15日到阿盟总部悼念阿拉法特,巴勒斯坦驻埃及大使穆罕默德·苏拜赫将带领巴官员接受群众的哀悼。
涌向拉姆安拉
在巴勒斯坦,数以万计的当地民众涌向拉姆安拉,希望能向他们最为崇敬的民族斗争领导人作最后诀别。
为了防止拉姆安拉出现混乱,巴安全部队12日早间开始环绕拉姆安拉划定警戒线,并用木箱、油桶和碎石搭起路障,设立临时检查站,对通向拉姆安拉的所有主要公路实行管制。全副武装、头戴贝雷帽的巴勒斯坦警察在检查站执勤,禁止所有出租车和私人车辆进入。
官邸聚集人群
在阿拉法特官邸的正门前,聚集了至少1000名巴勒斯坦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头戴黑白相间的头巾,一个挨一个地站在尘土飞扬的街道边。
人群中,有人高声朗读为阿拉法特创作的诗歌,也有人爬上官邸周围的房屋,隔着粗糙破旧的围墙向官邸里眺望。
分别隶属于哈马斯和法塔赫的50名年轻成员曾试图闯进官邸,但是与官邸保安发生扭打后最终被挡在门外。
媒体关注焦点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所有报纸当天的唯一主题。
《天天报》在头版的社论中说,“巴勒斯坦人认为常常能够死里逃生的阿拉法特永远不会死去。”“我们并不是在向他道别,而是站在历史上崭新一页的开端,迎来一个刚刚开启的未知的时代。我们是去寻找明天,还是害怕未来?”
《圣城报》在社论中说:“这位领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伟人阿拉法特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很多报纸还用数版篇幅刊登了知名人士、政府官员以及贸易团体和公司的悼词。
妻女泣别阿翁
1999年12月24日,阿拉法特携妻子苏哈与女儿扎赫娃前往伯利恒圣诞教堂参加午夜弥撒。路透社记者杰里·兰彭在著名的马槽广场上为这一家三口拍摄了照片。
照片中,阿拉法特一身橄榄绿军装,正挥手向人群致意。苏哈站在丈夫身边,面带微笑,怀中抱着女儿扎赫娃。扎赫娃身着红色外套,和父亲一样伸出小手,挥动着,脸上似乎有一些怯意。
一转眼,5年过去了。在2004年11月12日这天,苏哈和女儿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但阿拉法特已经不在她们身边。苏哈苍老和憔悴了许多,已经9岁的扎赫娃则显出一丝成熟。但她们脸上完全没有了微笑和怯意,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悲伤。
在埃及首都开罗的烈日之下,4匹黑色骏马牵引着阿拉法特的灵车缓缓前行,这对母女坐在一辆轿车中随灵柩车同行。靠近车窗的扎赫娃右手托着下巴,闭着眼睛,紧锁双眉,眼泪就要落下。苏哈伸出左手,抚摸着女儿的右手,双眼无力地下垂着……以色列高度戒备
当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葬礼进行时,以色列方面正高度戒备,准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以色列警方调集大批警力,守卫在耶路撒冷老城,等待大批穆斯林的到来。
再过几天,穆斯林的斋月就要结束。12日是斋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当天有大量穆斯林来到耶路撒冷祈祷。阿拉法特的遗体也将于这天在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下葬。
以色列警方担心,前往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上阿克萨清真寺的祈祷者和阿拉法特的哀悼者可能会发生骚乱。
“我们有数千名警察执勤,几乎是全部警力,”警方发言人吉尔·克莱曼说,“我们做到了全体出动。”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