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开发区红梅小学“学生在走廊内不准说话”的特殊校规遭强烈质疑
“下课后,在教室里不准大声说话,在走廊里不准说话”——大连开发区红梅小学的学生们必须遵守这样一条特殊的规定。如今,该校的小学生之间在教室和走廊内都改用打手势和传纸条“沟通”。对于这条在该校已经整整持续了10年之久的“特殊校规”,校方负责人表示,其对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都好处多多。而与此同时,教育界专家和心理学家对此规定提出激烈批评,认为这种“过于极端”的做法,正在抹煞学生们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现象
小学教学楼走廊里禁止说话
昨日,记者来到大连开发区红梅小学的校园里。一群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畅快地笑着,在不远处的教学楼里,传来了正在上文化课的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学楼的走廊内,虽有不少学生走动,却始终是鸦雀无声——从1993年建校起,这所大连开发区的知名小学,便提出了“学生在走廊内不准说话”的特殊校规。
10年来,教学楼走廊内的极度肃静,是红梅小学一道特有的场景。已经养成了走廊内不说话的学生们,也有另外一个习惯:在走廊里和同学交流用手势代替,手势表达不清的,则用小纸条写下来,再递给同学。
交锋
家长 规定极端匪夷所思
“红梅小学的这个规定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挥,违背了小学教育的初衷……”近日,互联网上出现了署名为红梅小学家长的帖子,措辞严厉地指责红梅小学的特殊校规过于极端。
另一位家长则用“道路以目”的成语来对此表示了批评。他说,周厉王怕百姓诽谤自己,就不让大家在街上说话,老百姓只好在路上用眼神交流,在现代社会的一所小学,竟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岂不是很可笑?
学校 这个规定比较合理
对此,该校教导处主任也在当地媒体提出了反驳,“《小学生守则》里提出,小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他说,“经过多年的摸索,这个规定是比较合理的。”
“从学校管理上说,如果没有规定学校会成什么样子;对孩子来说,如果小时候不养成这种习惯的话,将来到公共场合也会变得无拘无束。”接受采访时,红梅小学的教导处主任这样解释制定这条特殊校规的初衷。
声音
遏制交流不利于学生发展
教育学家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蔡敏
当代教育是鼓励学生个性张扬,个性发展,尤其是口语表达,交流技能的发展。下课时间是学生自己的时间,那是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学校从管理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家不说话不交流,对学校的管理有利,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好处。因此,该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心理学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徐相君
该校的这种做法过于极端。从心理学上讲,小学生下课后,有与同学交流和沟通的心理要求,这是学生们情感表达和促进友谊所必需的。可是,如果严格禁止学生们在走廊里讲话,是对学生们的沟通机会的剥夺。从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两方面考虑,规定学生在走廊内不准打闹和大声说话更为合理。特派大连记者 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