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角逐总统宝座的小布什力邀三朝元老鲍威尔出山,他在宣布国务卿任命时赞扬道:“我找不出比鲍威尔更合适的人选担当此任,他是美国的英雄,美国的模范,美国的传奇。”
鲍威尔含泪接受了任命,然而人们很快发现,作为内阁第一号人物、鲍威尔在布什政府中说话做事的份量却和他的地位极不相称;他与“鹰派”官员显得格格不入,甚至矛盾重重;他一直为自己并不支持的许多外交政策进行游说和努力,却从未能获得布什的绝对信任。
2004年,郁闷的鲍威尔终于提出请辞,连任成功的布什这回没有挽留,只以一句“鲍威尔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公务员之一”,轻描淡写地为他四年的白宫生涯作结。
回首陪伴总统的日子,鲍威尔最大的感概,也许是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是布什手中的一枚棋子。
鸽落鹰巢 鲍威尔在布什身边的日子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是否走人的传言15日终于尘埃落定,总统布什并没有对他进行挽留,只以一句“鲍威尔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公务员之一”,轻描淡写地为他四年的白宫生涯作结。
分析普遍认为,鲍威尔的去职是布什政府内部“鹰派”势力占了上风的结果,而他的退却和赖斯的接任将使这种势力失去来自内部的抵制,美国的外交政策将走上一条更为强硬的路线。
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15日应了久已在华盛顿官场上传扬的谣言:他无意陪着共和党政府再“练”4年。当天上午,白宫以公布鲍卿辞职信的方式表明,总统布什接受了鲍卿的辞职请求,而他已决定让自己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出任国务卿一职。
与鲍威尔一道宣布辞职的还有农业部长安·维尼曼、教育部长罗德·佩奇和能源部长斯潘塞·亚伯拉罕。算上上周刚刚辞职的商务部长唐·埃文斯和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自从布什赢得连任以来,15名原内阁成员中已有6人挂冠。但鲍威尔无疑是其中最重量级的人物。
在写给布什的辞职信中,鲍威尔说:“正如我们这几个月所讨论的那样,我认为现在(总统)选举已经结束,我也该从国务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因此,我辞去第65届国务卿职务并在您首肯时生效。”
由于鲍威尔和布什政府中的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鹰派”人物素来不和,早在几年前就有传言说他不会跟着布什再做四年国务卿。因而他宣布辞职并不意外。但鲍威尔一直对自己不再担任国务卿的原因说得模棱两可。他在最近几周屡屡强调他担任国务卿是“总统的意思”。布什政府一名高级官员称,鲍威尔离职只是布什内阁大换血的一部分。
事实上,鲍威尔早在11月12日就亲自前往白宫,向布什递交了一封辞职信。鲍威尔后来向助手透露说,他和总统讨论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并且在自己辞职的问题上和布什达成了一致,布什没有对他进行挽留,不过两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向嗅觉灵敏的美国媒体也没有料到他们猜测了很久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辞职信被公布后,鲍威尔本人在国务院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新闻吹风会。鲍威尔对记者表示,只干一届是他一直以来都有的想法,不过他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工作到新的国务卿获得参议院的批准,也许是“几个星期,也许是一两个月”。但在谈及离任后的打算时,这位外交经验丰富的老兵却显得有些茫然地回答道:“我不知道。”
布什总统在一项声明中表示:“鲍威尔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公务员之一。”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则表示,他对于和鲍威尔共事感到高兴。
相比于布什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句评语,鲍威尔辞职的消息一经传出,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纷纷发表谈话,高度赞扬他为国际社会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而做出的巨大努力。美联社指出,在许多国家认为美国过分采取单边主义政策的情况下,鲍威尔担当了美国政府中的平衡和多边主义者的角色,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布什政府中“最受欢迎的角色”。
分析普遍认为,鲍威尔的去职是布什政府内部“鹰派”势力占了上风的结果,而他的退却和赖斯的接任将使这种势力失去来自内部的抵制,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将走上一条更为强硬的路线。
在布什的第一届班子中,鲍威尔温和的现实主义经常被忽略,但是他的存在能够保证总统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而鲍威尔离去后,强硬的单边主义路线可能会不加遏制地发展下去。此外,通过提拔赖斯,布什对外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他对过去4年来的走向甚为满意,不觉得有多大必要进行人员大换血。据美国国务院一位高官称,半年来,鲍威尔向布什多次谈到外交政策换“新班子”的必要性。但到最后,只有鲍威尔这位最关键的人物,这位与他人不甚合拍的人物,离身而去。
当鲍威尔与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发生冲突时,赖斯有时支持鲍威尔,但是她更多的时候会允许副总统和国防部长这两个人在外交事务上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更进一步讲,她对总统的外交政策思维了如指掌,能够管理在一些保守人士看来总是与总统政策为敌的美国国务院。鲍威尔及其副手阿米蒂奇的离去,将会引发国务院官员的大重组。
作为布什政府温和派的代表,鲍威尔的离去还将使另一位“重臣”——拉姆斯菲尔德在国防部长的位子上可以安心继续待下去,起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下台。一些美国官员认为,总统之所以舍弃鲍威尔而留下拉姆斯菲尔德,是不想让外界得出政府已经承认在伊拉克失败的结论,因此鲍威尔是一个“牺牲品”。
分析人士担心,随着鲍威尔的离去,美国政府在采取强硬外交政策时将不会遇到太大的内部阻力。鲍威尔强调与欧洲联手解决伊朗核问题,寻求通过外交谈判处理朝鲜核问题,并认为对以色列总理沙龙应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但是现在,美国对伊朗和朝鲜的政策可能发生急剧、断然的转变,将会更大力地推进制裁,而不是采取外交途径。而在中东问题上,和平进程的重担将大部分落在巴勒斯坦人的肩上。
在世界其它国家看来,美国政府总是对他国的关切置若罔闻,而鲍威尔就像是这样一个政府中一只富有同情心的耳朵。听到鲍威尔离去的消息,许多外国官员也许会“咬牙”,因为正如一名欧洲外交官所担心的那样,当他们无法从白宫的正门进入的时候,鲍威尔是他们的“侧门”,“而现在,这堵侧门已经关上。”
鲍威尔档案
1937年出生于纽约,父母均为牙买加移民。
1958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获地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应征入伍,其后两度参加越战。
1971年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1977年任国防部副部长高级军事助理,翌年晋升为准将。
1983年任国防部长高级军事助理。
1987年任里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1989年老布什总统任命他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晋升四星上将。
1993年退役,并辞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职务。
2000年获小布什任命为国务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
回首4年前,布什在竞选中邀请鲍威尔出山,看中的正是他的民望。布什在宣布国务卿任命时赞扬道:“我找不出比鲍威尔更合适的人选担当此任,他是美国的英雄,美国的模范,美国的传奇。”
鲍威尔含泪接受了任命。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作为内阁第一号人物、鲍威尔在布什政府中说话做事的份量却和他的地位极不相称。他的“鲍威尔主义”更被布什抛于脑后。
今年66岁的鲍威尔从2001年起担任布什政府的国务卿,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鲍威尔最为人所知的政绩是,2003年赢得国际支持使国际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但他也没能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对伊拉克开战。
鲍威尔是一对牙买加黑人移民夫妇的儿子,他的父亲于1920年乘坐一艘运送香蕉的“香蕉船”来到了美国。上学时鲍威尔就读纽约市立学院后备军官训练队。毕业后,他参加了越战。
在越南,隶属陆军的鲍威尔负过伤,也搭救过战友的性命,因此获得“紫心勋章”。但是,从越南回来的鲍威尔却发现他成了“罪人”——越战成了美国的一个耻辱。鲍威尔后来坦言,那是他最苦闷的一段时期,甚至曾经打算结束军旅生涯。最后,他决定暂时离开军队,申请回学校进修。1971年,他从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因为他认为这个专业符合今后军队管理的需要,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
结束学业后的鲍威尔在军队里如鱼得水,平步青云。1987年,鲍威尔出任共和党总统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1989年,老布什提升当时已有上将军衔的鲍威尔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参联会主席,也是黑人获得的最高军职。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鲍威尔运筹帷幄,与一线指挥官美军上将施瓦茨科普夫密切合作,海湾战争大获全胜,鲍威尔从此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国家英雄。
鲍威尔在五角大楼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一句话:“在所有展示力量的方式当中,克制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这名黑人将军并非一介武夫,他热衷政治,在国际战略、管理能力上都有独到见解。
冷战的结束将需要一支更为精简、更为机动的军队——鲍威尔是首批意识到这一点的高级军事决策者之一。他领导了对此进行规划的工作。1989年正担任美国三军参谋长的鲍威尔与当时的乔治·布什总统一起制定了指导美国在世界上一切干预行动的新理论:一是先确定明确的政治目标;二是准备一支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部队;三是制定好进攻方案。美国媒体把鲍威尔这一理论的实质归纳为“在没有明显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理由和美国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不应干涉外部冲突”,即“鲍威尔主义”。
在后来的军事生涯中,鲍威尔一直利用自己在布什总统和克林顿总统政府中的职位,就美国出兵干预的危险、明确的政治目的的必要性、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部署势不可挡的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发出了警告。
鲍威尔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虽然以其社会背景而言,鲍威尔的政治倾向更趋同于民主党,但因为里根和老布什两任共和党总统的“知遇之恩”,他成为共和党的一员。老布什在竞选中败于克林顿之后,鲍威尔萌生去意,在1993年告老还乡,与家人共享天伦。
退休后的鲍威尔转而努力寻求将自己的超级名望更加“发扬光大”。鲍威尔拒绝了来自大公司和其他基金会的邀请,担任了名不见经传的“为了美国的未来”项目的总裁会议主席。该项目是一项志愿者计划,其宗旨是促进美国公司和美国人慷慨解囊,为解决贫困和其他社会弊病——尤其是影响儿童的弊病——而自愿捐资。
随着鲍威尔的民望越来越大,美国的政治家们从没忘记拉拢这位“昔日的将军、今日的社会活动家”以提高自己的支持率。1994年,克林顿总统想请鲍威尔再度出山,接替年事已高的克里斯托弗出任国务卿,但鲍威尔婉言相拒。199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又计划邀请刚刚加入共和党的鲍威尔担任自己的竞选伙伴,作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角逐白宫,但鲍威尔也没有同意。2000年美国大选,媒体和民意调查都一致看好颇受共和党青睐的鲍威尔参选总统,但鲍威尔早早就公开表示,他对此毫无兴趣。
鲍威尔曾经私下表示,自己并不反对担任公职,但他不想通过选举获得公职。鲍威尔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似乎更加提高了他的声望。记得1997年,还是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小布什见到鲍威尔时,曾以崇敬的口吻向鲍威尔立正敬礼:“将军,得克萨斯州长、州民向您报到!”
到了小布什角逐总统的时候,鲍威尔怀着对小布什父亲报恩的心情,打破了他不竞选公职的承诺,利用他在军队中的声望为小布什拉票帮了不少忙,至少在军事问题上,小布什对他言听计从。而鲍威尔在影响力方面所做的贡献就更难衡量了,事实上,这也是小布什邀请鲍威尔出山的主要原因。
2000年12月16日,当选总统的小布什在得州的庄园任命鲍威尔为美国第65届国务卿。至此,鲍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同时也是美国有史以来黑人获得的最高文职。布什在宣布任命时赞扬鲍威尔说:“我找不出比鲍威尔更合适的人选担当此任,他是美国的英雄,美国的模范,美国的传奇。”鲍威尔含泪接受了任命。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作为内阁第一号人物、总统第四名接班人,鲍威尔在布什政府中说话做事的份量却和他的地位极不相称。作为美国鸽派的代表,鲍威尔一直奉行“多边主义”,和布什政府中如日中天的鹰派所坚持的“单边主义”很不协调。
鲍威尔此前曾公开表示,在2005年任职期满之后,他将不再担任任何公职。如果不是因为在布什政府里备受冷遇与排挤,鲍威尔去意怎会如此坚决?
“9·11”事件发生后,鲍威尔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向恐怖主义宣战。本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鲍威尔却在接踵而至的伊拉克问题上与“鹰派”代表人物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产生了严重分歧,他那著名的“鲍威尔主义”更被布什抛于脑后。
鲍威尔的助手透露,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鲍威尔就和当时的国防部长切尼结下了不小的梁子。在布什内阁中共事期间,鲍威尔认为切尼对“基地”组织和伊拉克有一种“狂热”,使政府失去正确理智的判断。他对于拉姆斯菲尔德崇尚武力解决外交问题的思路也颇为反感。
今年9月初,正值美国大选进入关键阶段,英国广播公司(BBC)雇员詹姆斯·诺蒂出书披露,鲍威尔在与英国外交大臣的一次电话交谈中曾用脏话大骂切尼等人是“疯子”。
据该书披露,2002年夏天的时候,美英两国政府正在进行紧张的国际斡旋,希望通过联合国实现对伊拉克的干涉。这期间,鲍威尔和他的英国同行——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频繁通电话,两个人也成了好朋友,因此开始“无话不说”。在一次电话交谈中,鲍威尔愤怒地大骂布什政府中有一些“新保守主义”的“狗娘养的疯子”。据说,这些“疯子”指的是美国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茨。
鲍威尔还经常跟斯特劳谈起他在华盛顿所担任的角色,有一次,他开玩笑说,自己不必出国面对其他国家反美人士的抵抗,“(因为)在我身边就有一股抵抗力量。”
鲍威尔是30年来美国出访旅行最少的国务卿,许多人怀疑这是因为他痛恨坐飞机。而事实上,在与“鹰派”的明争暗斗中,鲍威尔吸取了一个教训:出国访问将削弱他在布什内阁中的影响力。
虽然一些评论认为布什政府内部分为两个阵营不利于政策的贯彻,但是从布什的角度上看,这种“紧张状态”大有益处。布什正是巧妙地运用两派的力量,掌握着政府的平衡运作。
在与“鹰派”的明争暗斗中,鲍威尔吸取了一个教训:国务卿应该呆在华盛顿管理美国的外交政策,出国访问只会削弱他在布什内阁中的影响力。
2001年10月,当他前往亚洲进行访问期间,他的主要政治对手——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试图发起一项议案,单方面切断美国与已故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联系,并宣称后者是巴以恐怖活动的幕后主谋。向来对中东问题持平衡政策的鲍威尔闻知此事后吃了一惊,担心这一做法只会加剧巴以局势的动荡。他不得不匆忙结束访问行程,赶回华盛顿据理力争。
“鹰派”的计划虽然最终没有得逞,不过鲍威尔在这场“鹰鸽”的正面冲突中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几个月后,当他打算在中东倡导重开巴以谈判时,白宫却发下话来,命他取消原定的发言,理由是避免华盛顿政府在中东问题上涉入太深。
从那以后,鲍威尔仿佛吸取了教训,他不愿意接受巴以地区的和平调停任务,甚至连出国访问的次数也大幅度减少。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在他任国务卿的42个月内,鲍威尔共出访了180天,平均每次出访的时间为3.3天,比他的三个前任奥尔布莱特、克里斯托夫和贝克的出访旅行时间整整少了45%。美国国务院历史学家统计证明他是30年来美国出访旅行最少的国务卿。
总起来看,在布什的第一个任期内,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鸽派在同五角大楼鹰派的争斗中多半处于下风。2003年2月当退役的将军加纳打算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组建一个重建小组的时候,他的名单上包括了20名国务院官员。但就在即将成行的前一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打来电话将其中的16人换成了五角大楼官员,虽然鲍威尔极力争取,却成效不大,而后,加纳本人也被撤换。
而即使在鸽派占优势的国务院,鹰派也有自己的代表,这就是副国务卿博尔顿。他在布什的“邪恶轴心国”名单上加上了古巴、叙利亚和利比亚,同时反对许多国际条约。此外还对联合国持有强烈的批评态度,反对美国参与维和行动。
虽然一些评论认为布什政府内部分为两个阵营不利于政策的贯彻,但是从布什的角度上看,这种“紧张状态”大有益处。布什正是巧妙地运用两派的力量,掌握着政府的平衡运作。拉姆斯菲尔德激励着鲍威尔的前进,鲍威尔控制着拉姆斯菲尔德不要在战争和单边主义的路上走太远。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话说,在许多重大外交事务上,鲍威尔所起的作用是让布什“能够倾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影响力。担任国务卿4年,鲍威尔一直在为自己并不支持的许多外交政策进行游说和努力,尽管如此他也未能获得布什的绝对信任。就在伊战爆发前,布什还再三询问鲍卿,是否站在他这一边。此外,布什对鲍威尔向以色列施压促其让步以及支持欧洲国家和伊朗就核问题进行谈判的立场也颇为不满。有一次,因揭露水门事件而闻名的记者鲍勃·伍德沃问布什如何评价他的国务卿,结果布什只能想到的话是,“鲍威尔是一个外交官.....你不得不需要一个外交官。”
然而,军人的天性却让鲍威尔始终不折不扣地执行布什总统发出的指令。鲍威尔最让人难忘的可能是2003年2月5日,他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表演”。作为美国政府的代表,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列出种种文字和图片证据,作出了萨达姆政权肯定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表述,但事实却与他的说法截然相反。虽然鲍威尔随后在多个公开和私人场合重申,他本人对当时安理会发言中的不实内容没有任何悔意,并强调自己当时的陈述无懈可击,但外界还是有人指出,鲍威尔仍然认为布什政府为推翻萨达姆政权不惜使用不实情报的做法,使他职业军人和外交官的声誉受到了羞辱。正因为如此,感到压力和挫折的鲍威尔早就萌生了去意。
不过,鲍威尔的助手向媒体透露说,在阿布格里布虐囚丑闻曝光导致拉氏形象受损以及中东和平进程出现转机后,鲍威尔一度希望能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再干上一段时间。但是当他向布什提出建议,对国务院进行调整并且修正美国的外交政策时,布什的反应却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方向正确,并不需要调整。心灰意冷的鲍威尔最终下定了挂冠辞职的决心。
在白宫证实了鲍威尔辞职消息后的第二天,现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被提名接任国务卿一职。
与鲍威尔相比,赖斯拥有前者所不可及的优势。她在四年以来一直是布什总统身边唯一的外交政策顾问和私人顾问,被布什视为心腹。其次,鲍威尔担任国务卿期间一直努力使布什在世界上采取更加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而赖斯却不一样,她似乎没有自己的主张,一切都听布什的吩咐。如果赖斯当上国务卿,她将成为自尼克松政府的基辛格以来与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务卿,以及自肯尼迪政府的罗伯特·肯尼迪以来和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内阁成员。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指出,对赖斯的任命将意味着布什希望自己身边都是“相处着最舒服的人,以及对他的外交政策观点最为忠实的人”,而鲍威尔明显不属于这样的范畴,因此只能出局。
经过了四年的幕后顾问生涯,赖斯即将走向美国外交的前台。对于赖斯来说,她的挑战将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一个是布什政府内部的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切尼只要健康不出大问题,肯定会再干四年;拉姆斯菲尔德应该也会留任一段时间,如何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赖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鲍威尔时期,赖斯可以左右逢源,时而支持鲍威尔,时而支持强硬派,甚至可以拒绝表态。但一旦掌管了国务院,她就将自己推到了前台,不得不正面对待国务院和国防部之间的紧张关系。
另一方面,如果担任美国的“头号外交官”,她将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力,处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与其他国家以及联合国的复杂关系?有人认为,赖斯除了对俄罗斯问题了如指掌外,对其他方面并不熟悉,而且她在大部分时候表现出来的偏向“鹰派”的立场让不少人感到担忧。
鲍威尔出任国务卿期间,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矛盾空前尖锐激烈,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在赖斯出任国务卿后,这种矛盾会自然消除。但是,美国企业研究会副主席丹尼尔·普莱特卡却认为这种矛盾并不会随着赖斯的上任而烟消云散,尽管双方之间在理念上的差距和冲突可能会大大减少。
“这并不是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或者赖斯的问题,”和白宫高层关系密切的普莱特卡说,“国务院和国防部的矛盾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何况现在处于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鲍威尔很温柔
她被室友强拉去参加“盲目约会”,出于不满她穿上奇装异服想吓跑对方;
他没有被吓跑,反而在第一眼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
他在恋爱几个月后就向她闪电求婚,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孩子时,他还在越南前线;
因为工作他鲜有机会陪伴妻儿,而她一直毫无怨言地默默支持,现在他终于要回家了……
“盲目约会”遇上一生的爱
鲍威尔无论是在早年的军界还是如今的政坛上,一直是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然而铁汉也有柔情时,年轻的鲍威尔虽然在战场上克敌无数,可是在征服妻子阿尔玛上,倒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的。中学时,鲍威尔曾有过一段早恋,由于他姐姐反对,这段浪漫史很快结束了。念大学时,鲍威尔又结识了一位护校的女生,到了谈婚论嫁时,由于父亲不赞成这桩婚事,加上鲍威尔又远赴德国服役,两人也就慢慢疏远了。鲍威尔在婚姻大事上非常重视家庭亲友的意见,天生不是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直到1961年,鲍威尔25岁时,一次偶然的“盲目相亲”(即经过第三方安排的约会,双方之前并不了解),才让他找到陪伴一生的真爱。
1961年,24岁的阿尔玛·约翰逊正在波士顿一所大学进修,并在一家听觉矫治互助协会做志愿者。她出生在美国南部的伯明翰,父亲是该市仅有的两所黑人中学之一的校长。由于父亲的社会地位,阿尔玛未像别的黑人女孩一样受欺负,但她对伯明翰的沉闷空气深为不满,希望到外面闯闯世界。阿尔玛从小聪慧过人,上学时多次跳级,19岁就大学毕业,在一家电台主持节目。认识鲍威尔以前,阿尔玛对自己有个不成文的“禁令”:“不参加‘盲目约会’,尤其是绝对不和军人‘盲目约会’。”一天,室友杰姬·菲尔德要去和新交的男友约会,她告诉阿尔玛另外还有一个年轻军官,名叫柯林·鲍威尔,因此邀请她一同前去。这不就是“盲目约会”嘛,一开始阿尔玛就断然拒绝了,可是经不住杰姬的反复劝说,她最终推不过勉强答应下来。
尽管答应了赴约,可阿尔玛却完全没把它当真,甚至她还“恶作剧”地从箱底翻出最搞怪的衣服,并且浓妆艳抹把自己画得像个维加斯歌舞女郎,希望能把那个前来“相亲”的年轻人吓走。然而,当那个年轻人刚踏进房间,阿尔玛立刻就后悔了。原来那名年轻军官不仅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还非常谦和有礼,恰好就是她喜欢的类型。于是阿尔玛赶紧跑回房间,洗掉浓妆,换了一套正常些的衣服出来。
快乐的时间过得似乎特别快,初次接触在两个年轻人心中都播下了爱的种子。阿尔玛甜美的微笑、动听的南方口音,浅棕色的头发和苗条的身材都让年轻的鲍威尔深深地着迷。但是,真正打动他的还是阿尔玛那双迷人的眼睛,正如鲍威尔后来在自传里写道:“她的双眼是那么的明亮,闪烁着绿色的光晕,让人迷醉。”而鲍威尔虽然话不多,谈吐之间却很是得体,虽然腼腆却颇有大将之风。接下来的几个周末,两人开始频频约会,并渐渐形成一种习惯:每个星期五晚上阿尔玛都乘公车去见鲍威尔,星期天再由他开车送她回家。他们两人的约会地点经常都在军营的军官俱乐部里,这里的常客多是已婚的夫妻,而阿尔玛也非常喜欢军营内那种互助友爱的氛围。但她却很难理解男友对军旅生涯的选择,因为在她认识的朋友中,还从来没有人是像他那样主动地选择参军。
转眼新年到了,鲍威尔的父母计划在纽约举行一个除夕夜的庆祝舞会,他当然邀请阿尔玛也参加,他希望借此机会将女友介绍给家人认识。经过认真的考虑后,阿尔玛羞涩地同意了。鲍威尔的父母是牙买加移民,他们当时希望的是儿子娶一个牙买加女孩为妻,没想到儿子却带回来一个地道的美国姑娘。最终阿尔玛得体的言谈举止还是博得了鲍威尔家人的好感。
新年之后,这对年轻人的约会更加频繁起来。每个周末鲍威尔都会开车接阿尔玛去纽约和父母、朋友小聚一下。另外幸运的是,身为学校校长的阿尔玛的父亲对女儿嫁给个牙买加移民倒没有什么意见,尽管他直到婚礼前才第一次和鲍威尔见面。
就在两人的感情顺利发展的时候,两件事情让鲍威尔决定提前向心爱的女友求婚。一天,一个电话让鲍威尔受到了第一个刺激。原来,打这个电话的是鲍威尔在预备军官训练营里认识的铁哥们罗尼·布鲁克斯,他告诉鲍威尔自己正想追一个很特别的女孩,名字叫阿尔玛·约翰逊。原来铁哥们还不知道鲍威尔最近的感情动向,而他的宣告也把鲍威尔吓了一大跳,立刻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他赶紧回答道:“忘了这件事吧,阿尔玛已经是我的女朋友了。”
而接踵而来的第二件事就不是鲍威尔所能控制的了,那年夏天,他接到命令立刻随大队前往参加越南战争,为期一年。当鲍威尔将这件事告诉阿尔玛时,突如其来的别离让她感到不能承受,她坚决地表示不会等他,“我不敢向你保证等你回来的时候我还在这里,而且到时我已经很老了,”她说:“我可能会给你写信,也可能不会。如果我们只是这样当笔友的话,我想我承受不了一年的别离之苦,还不如现在就结束。”面对女友的暗示,一周后鲍威尔终于鼓起勇气向她求了婚,“好吧,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他说:“我们两个星期后就结婚吧,下周你先回去准备婚礼,接着我就赶过去。我们结婚吧。”对此,鲍威尔后来在他的自传《我的美国之路》里回忆道:“当时我想,我还在等什么呢?阿尔玛就是我一直想要寻找的那个人。”1962年8月24日,两人在阿尔玛位于伯明翰的家举行了婚礼,出席婚礼的除了鲍威尔的父母家人外,还有那个差点成为情敌的好哥们,罗尼·布鲁克斯。
四个月后,鲍威尔应征奔赴越南,此时阿尔玛已经有孕在身。就在他带领部队在越南北部边境鏖战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他就是现任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大名鼎鼎的迈克尔·鲍威尔。当鲍威尔得知这个消息时,已经是三个星期以后了。随后他们还有了两个女儿,琳达和安玛丽。
婚后的几十年风风雨雨中,阿尔玛一直默默无闻支持鲍威尔的军事事业,他们二人的结合堪称美国政治家婚姻的典范。鲍威尔在回忆录中写道:“在爱情这场彩票游戏中,我是个大赢家。”鲍威尔也是一位好丈夫和好父亲,他喜欢陪夫人看电影和旅游,欣赏女儿的话剧演出;他还亲自动手做家务,包括修水管。
特立独行阿尔玛:宁可离婚也不当第一夫人
美国资深政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的新书《战时的布什》中提到鲍威尔和她夫人时披露,叱咤风云的鲍卿竟然也很“惧内”,当年夫人阿尔玛的一句话就令他乖乖打消了竞选总统的念头。这句话就是:“宁离婚,不当第一夫人。”
1995年,作为四星上将、海湾战争英雄的鲍威尔人气颇旺,美国各界纷纷支持其第二年角逐白宫宝座,但是鲍威尔夫人阿尔玛却坚决实行了“一票否决制”:“如果你参选,我就离开,你一个人去当总统吧!”阿尔玛也有自己的苦衷:夫君当总统固然风光,但十分危险,尤其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另外,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定会遭到破坏。
对于“第一夫人”的闪亮光环,阿尔玛丝毫不放在眼里,因为她更担心的是丈夫的安全。她曾对好友说:“让我的丈夫当第一个黑人总统?还是算了吧!我们才不愿意去捧那个烫手山芋呢!闹不好,我丈夫就会成为第一位被暗杀的黑人总统候选人!”就在鲍威尔可能参选总统的消息传出后,接踵而来的恐吓信和不速之客让阿尔玛感到害怕。她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也许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支持鲍威尔,但在她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我并不想详细描述我们收到的那些信所带给我们的压力,”她说:“……比如有一天我收到两封信,其中一封里写到我嫁给了一个完美的男人,而且这个国家也非常需要他;而另一封信却将我的丈夫踩得一文不值,还列举了一系列他所犯下的所谓的错误。”
除了每天雪花般飞来的信件,一些不请而来的造访者也扰乱了阿尔玛的家庭生活,总是有人不远千里而来,他们想办法查出鲍威尔家的地址,聚集在他们的门廊前。这些都常常让阿尔玛感到不安,尽管她知道这些人中有不少是丈夫的支持者,可是她感到自己和家人平静的生活受到了威胁。最终她得出结论:“一个黑人想参选总统那将会是件非常危险的事儿。”
曾当过40余年“军嫂”的阿尔玛明白,一个家庭的安全、稳定和清静是多么的重要。在鲍威尔从军的那些岁月中,他们举家搬迁了20多次。为了家庭更为了孩子们,阿尔玛只想要稳定安宁的生活。面对妻子的强烈反对,顾家男人鲍威尔只好在一个公开场合郑重宣布:自己不具备那份“热情”和“责任”去竞选总统,当然他没有公开家庭原因。鲍威尔说此番话的时候,站在他身旁的阿尔玛一脸满足的笑容。鲍威尔的表兄布鲁斯·卢埃林说:“科林(鲍威尔的名字)当时真的是想试一试的,但是阿尔玛十分固执,她坚决反对。”
连鲍威尔的儿子迈克尔也认为父亲对母亲太过言听计从,还开玩笑说:“如果把我老爸比喻成一个复杂的电路,我老妈就是这个电路的保险丝!”但是鲍威尔周围不少同事认为,这根“保险丝”已经软化了许多。甚至有人指出,种种迹象显示,阿尔玛“将支持鲍威尔更上一层楼”。毕竟名垂青史的荣誉是一种不小的诱惑,而且鲍威尔的优势太明显:他清廉正直,是布什总统领导班子中少数几个没有卷入商业丑闻的高级成员之一。
护子情深鲍威尔:儿子受攻击 老父发飙
除了是个模范丈夫,鲍威尔还是个护子情深的好父亲。一向以温和持重的形象著称的他,在10月27日接受采访时,终于忍不住为维护儿子而生气了,他公开指责美国颇有影响力的成人节目主持人霍华德·斯特恩此前对自己儿子的攻击是“一派胡言”。他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说:“我的儿子是个非常能干的人,我认为他的工作非常优秀。”他说,早在他本人成为国务卿之前很久,迈克尔就已经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成员。
让鲍威尔如此愤怒的是斯特恩对他儿子迈克尔·鲍威尔没完没了的人身攻击。而斯特恩之所以会对上级对口管理机构的掌门人如此放肆,都是因为他主持的那档成人节目的内容太过越轨而遭到了FCC的重罚。
今年2月,美国最大的无线电广播公司清晰频道宣布,将停播由主持人霍华德·斯特恩主持的成人节目。清晰频道称,由于公众对广播电视中色情内容的投诉日益增多,公司推出了新的节目猥琐度标准,而由霍华德·斯特恩主持的成人节目显然超过了该标准。后来,FCC又以同样原因,建议对该公司罚款近50万美元。FCC当时表示,斯特恩一年前播出的一个节目含有“重复的、明显的性画面,具有诱惑和刺激性”。清晰频道公司在获知FCC的决定后也表示,要永远取消斯特恩的节目。
FCC的这一处罚以及清晰频道公司的决定让斯特恩大为不满,并在电视节目中对迈克尔大加攻击,甚至暗示迈克尔完全是靠着父亲国务卿鲍威尔的关系才得以获此重任的。10月26日,当迈克尔参加旧金山一个电台节目时,斯特恩干脆把电话打进了直播间。斯特恩在电话中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是怎样得到你的工作的?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你的父亲帮了忙,才让你坐在那个职位上,充当法官和仲裁者的角色。”他接着补充说:“我打心眼儿里认为,你没有资格成为委员会FCC的头儿。”正是斯特恩的没完没了让国务卿鲍威尔动了气,这才有了27日的一番谈话。本版编译 瑜虹 艾丹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