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关系框架下,只有吸收负责任的国家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安理会乃至联合国宪章所设计的目标和理想。而一旦离了这一标准,安理会改革必将陷入无谓的纠缠之中。
近日,联合国改革再次成了全球范围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增加问题。
从50届联大开始,联合国各成员国就一直对是否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争执不下,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安理会扩大成员的标准模糊,同时缺乏合法性基础。这个问题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此番安理会改革的具体方案,是由秘书长安南在去年任命的“联合国高级别名人小组”设计的,该小组的成员由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组成,其中不仅包括许多前各国政要,同时还有许多经济、政治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前外交部长钱其琛也位列其中。
从高级别名人小组提供的方案来看,联合国安理会最重要的改革可能是,“新增6个常任理事国”或“增设8个准常任理事国”。
在改革方案中,高级别名人小组报告就安理会改革提出了4条原则:应促进在财政、军事和外交方面对联合国最有贡献的国家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应将能代表广大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纳入决策过程;改革不应损害安理会的效率;改革应使安理会更民主和更负责任。
其中后两条是从改革希望达到的结果方面讲的,可以暂且搁置,而最后的结果能否达成的根本在于改革本身的标准是否合理。
纵观历史,目前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法、英五国的地位来源,最重要的正当性在于其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的巨大作用。
最有贡献的国家参与安理会放在了4条原则之首,似无不妥,但现实的问题是贡献不能纯粹从经济和军事等层面衡量。真正有贡献的国家更在于它对世界和平和发展负起了责任。而且各国的贡献又总在不断的变化。由此,吸收真正“负责任”的国家似乎才是安理会改革中更可靠的准绳。
包括中国在内的改革支持者在原则上认为,联合国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改革,世界在变安理会也要变,但并没有清晰的阐述安理会扩大的理由,安理会何以扩大,以及扩大的标准如何确定。
在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俄罗斯副外长费多洛夫表示,安理会应该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应该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但代表性的说法看起来简单、清楚,实际上又是含糊的。
联合国担负着世界的理想和现实,安理会更是联合国的中枢。安理会的成功必须依靠负责任的国家,没有负责任的国家就没有安理会的成功。所以,当人们在谈论安理会的代表性的问题时,回避了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标准——谁是负责任的国家。
就在财大气粗的“候选国”日本,展开金钱外交的时候,其媒体甚至称其进入几成定局,其他国家同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联合国其他成员对改革的质疑和争论却并没有停止。
因此,在最终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之前,对于联合国各成员国来说,首先要做的或许是在吸收的标准方面达成共识。
而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关系框架下,只有吸收负责任的国家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安理会乃至联合国宪章所设计的目标和理想。而一旦离了这一标准,安理会改革必将陷入无谓的纠缠之中。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