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23日电 (记者 丁锡国 董学清)农村婴儿饮用的奶粉中有六成蛋白质含量不合格,农村孩子吃的糖果色素超标率高达25%以上。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山东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关注的话题之一。政协委员王洁贞呼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王洁贞委员是山东大学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所长,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2004年11月,民革山东省委组成调研组对山东农村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测,他们随机抽取了泰安、临沂、滨州和淄博四市的检测样品,在每个调查区域约50公里处选择一个自然村,从这个村随机选择一个小卖部作为调查单位,购买酱菜和调味品、肉制品、婴儿奶粉及其它奶制品、儿童食品等四类有代表性的食品作为检测样品,结果表明,农村食品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
据王洁贞委员介绍,经过检测发现:酱菜和调味品类中防腐剂超标严重,其中,苯甲酸含量严重超标,在酱腌菜中的平均含量超出国家标准4.46倍,在各类酱菜和调味品中,超标率高达50%到70%;肉制品中病源微生物污染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火腿肠有很大一部分未标识生产厂家或系假冒名牌厂家产品,菌落总数的超标率在20%左右;婴儿奶粉质量低下,蛋白质平均含量每百克仅有10.22克,不合格率达60%;受检的儿童食品中,四种色素的超标率均很高,其中,膨化食品中的胭脂红和日落黄的超标率分别高达60%和50%,糖果中的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的超标率分别高达30%、25%和45%,钙片中的柠檬黄超标率达25%。
由于农民收入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辨伪能力和维权意识不强,加之农村食品销售点多而分散,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冒伪劣食品抛向农村集贸市场、村内小卖部和农村学校附近的食品摊点,使农民特别是农村儿童深受其害。王洁贞委员提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在完善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理顺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过程的规范化和持续性管理,同时,要加强农村健康和普法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维权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农村消费者即使是消费了假冒伪劣商品,只要不出现重大事故,一般都会忍气吞声,而不是积极举报。王洁贞委员为此建议,要在提高农民维权意识的同时,设立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电话,鼓励广大农村消费者积极举报。她说:“食品是‘经验食品’,消费者在食用之后的体验及其反应对于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