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穗调查《京都议定书》认知度等问题———
■核心提示■
■60.5%没听说过《京都议定书》
■49.8%难以判断《京都议定书》是否能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63.9%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将给我国经济带来正面影响
■三地比较
■没听说过《京都议定书》
北京56.9%上海61.4%广州62.6%
■认为《京都议定书》实施会带来商机
北京16.5%上海20.4%广州25.0%
■背景一: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2005年2月16日,经多数缔约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虽然美国的中途退出曾一度危及《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但俄罗斯的加入最终挽救了《京都议定书》的命运。
按其规定,全球35个国家及欧盟各国将在2008年到2012年间,按各自的减排指标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使他们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为达到限排目标,各参与公约的工业化国家都被分配到了一定数量的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
■背景二:
我国将履行减排义务
我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目前,我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有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虽然,在2012年前并没有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但是我国已采取积极措施履行减排义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刘江表示,清洁发展机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进行,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中国目前已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并于2004年6月发布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项目申报和许可程序。目前已经正式批准了两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有很多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技术报告
调查设计:杨文建卢荡毛羽聂翔
调查执行:友邦顾问市场调查
本版撰写:本报记者毛羽
执行说明:2005年2月21日至25日,“友邦顾问市场调查(www.up-point.com)”采用整群抽样CATI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京沪穗三地公众对《京都议定书》实施的看法以及《京都议定书》与我国经济、环保以及市民自身关系的观点,三地随机调查样本量依次为214、209、218人,共计641人。被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例被控制在1:1左右。
A《京都议定书》
60.5%没听说过《京都议定书》
■39.5%听说过《京都议定书》
调查显示:三地受访者中有60.5%的人没有听说过《京都议定书》。比较京沪穗,北京市民对《京都议定书》的认知度相对稍高,没有听说过《京都议定书》的比例为56.9%,少于上海(61.4%)和广州(62.6%)。总体上,表示知道《京都议定书》的比例为39.5%。
■63.7%了解《京都议定书》的具体内容
对听说过《京都议定书》的被访者继续访问,“是否了解《京都议定书》的具体内容”,有63.7%的人表示了解《京都议定书》的具体内容。三地比较,北京此类人群的比例最高,达到72.1%,上海比例相对较低,为53.4%,广州市民中此类人群占到65.7%。
■36.4%关心《京都议定书》的生效
三地市民对《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关心程度如何呢?据调查:36.4%的被访者表示关心《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表示对此不关心的被访者比例占到29.1%;表示对此问题不好说的被访者比例为34.5%,北京和广州的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36.1%和36.7%,上海市民中此类人群占到29.3%。
■45.6%不相信《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力
《京都议定书》作为国际公约,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公众如何看待其约束力呢?45.6%的被访者表示不相信《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力,京沪穗三地此类人群分别为42.2%、39.4%、52.1%;表示相信其约束力的被访者仅为15.8%,三地持这一看法的市民分别为17.1%、18.2%和12.5%;另有38.6%的被访者表示对此不好说。
B《京都议定书》的影响 67.3%认为加入后对我国长期有利
■6.5%认为加入《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短期有利
公众对我国加入《京都议定书》的看法是什么?67.3%的被访者认为加入《京都议定书》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是有利的,三地持该观点的被访者分别为54.8%、65.9%、80.7%;认为对我国短期有利的被访者比例为6.5%,三地中北京此类人群所占比例为10.2%,略高于上海的4.3%和广州的3.9%。此外,有6.1%的被访者认为加入《京都议定书》对我国不利。
■46.4%认为《京都议定书》最重要的意义是解决环保问题
我国加入《京都议定书》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当提及这个问题时,46.4%的被访者选择了“解决环保问题”。三地持此观点者分别为38.4%、46.6%和54.7%;17.3%的被访者认为加入《京都议定书》对我国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应对能源危机;有25.0%的被访者认为加入《京都议定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国家影响力。
■60.1%认为我国减排压力比其他国家更大
《京都议定书》实施后,我国在第一阶段没有减排任务,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减排压力小呢?六成的被访者(60.1%)认为我国的减排压力与其他国家相比将会更大,此类人群在北京比例略低,为54.6%,上海和广州分别有63.2%和64.2%的被访者持相同观点。
7.4%的被访者认为我国的减排压力相对其他国家更小一些,三地持相同观点的市民比例依次是9.5%、7.0%、5.7%;有11.3%的被访者认为《京都议定书》实施后,我国的减排压力与其他国家相同。还有21.2%的被访者表示对此问题不好说。
C《京都议定书》与环保
49.8%难判断能否解决气候变暖
今年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叫停30个违法开工建设项目,2月3日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宣布违法开工建设项目已全部停工。国家环保总局的这次行动被称为“环保风暴”。
■49.8%难判断《京都议定书》是否能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是否能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接近半数的被访者(49.8%)表示对此难下定论,此类人群在三地的比例分别为49.9%、48.3%和50.9%;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能够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被访者比例为33.2%,三地此类人群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32.8%、37.7%、34.1%;值得一提的是,有16.1%的被访者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并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72.1%不确定《京都议定书》是否会带来新的“环保风暴”
当问到“您认为《京都议定书》是否会给我国带来新一轮环保风暴”时,72.1%的被访者选择了“不一定”,三地持相同观点的市民比例分别是72.6%、64.1%、79.2%;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会给我国带来新一轮环保风暴的被访者比例是14.8%,京沪穗三地分别有15.1%、20.4%和9.4%的市民持相同意见;还有13.1%的被访者认为《京都议定书》不会给我国带来新一轮环保风暴,此类人群在三地的比例分别是12.3%、15.5%、11.4%。
D《京都议定书》与个人
89.9%愿意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出力
■55.4%认为《京都议定书》与自己有关系
调查显示:有55.4%的被访者认为《京都议定书》与自己有关系,持这一观点的被访者在三地的比例依次为46.5%、55.2%、64.3%。
认为《京都议定书》与自己没有关系的被访者比例为16.4%,三地此类人群比例分别为21.3%、15.5%、12.5%;还有28.2%的被访者认为此问题不好说。
■89.9%愿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出力
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愿意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出力呢?调查显示:九成市民(89.9%)做了肯定的回答,三地此类人群比例分别为89.2%、84.5%和96.2%;只有2.3%的被访者做了否定的回答,三地相同选择的被访者比例分别是2.4%、1.7%、2.8%;回答不知道的被访者比例为7.8%,三地此类人群比例分别为8.4%、13.8%、3.8%。
E《京都议定书》与经济
63.9%认为将给我国经济带来正面影响
《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总的来说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呢?调查显示:63.9%的被访者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将给我国经济带来正面的影响;有17.2%的被访者表达了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将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三地持这一观点的市民比例分别是15.4%、18.9%、17.5%。另外有18.9%的被访者表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会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不一定是正面还是负面,京沪穗三地相同意见的被访者比例分别为21.3%、19.0%和16.1%。
■66.4%不好判断是否会带来商机
《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是否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商机呢?调查显示:66.4%的被访者认为对此不好判断,京沪穗三地此类人群的比例依次为66.3%、69.3%、63.5%;有20.6%的被访者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会带来商机,此类人群在北京的比例为16.5%,在上海和广州的比例稍高一些,分别为20.4%和25.0%;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不会带来商机的被访者比例为13.0%,三地相同观点人群比例分别是17.2%、10.3%、11.5%。
■46.8%不好说是否会影响电力行业的发展
电力行业是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大户,当问到“您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是否会影响电力行业的发展”时,调查显示:46.8%的被访者表示不好说,京沪穗三地此类人群比例依次为53.5%、34.5%、52.3%;24.2%的被访者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会影响电力行业的发展,三地持相同观点的被访者比例分别为21.9%、29.3%和21.3%;认为不会造成影响的被访者比例为29.1%,此类人群在北京和广州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24.6%和26.4%,上海此类人群的比例为36.2%。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