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长春市一位身患胃癌的70岁的耿先生,从电视广告上推荐一种专治胃癌的“藏药”,便毫不犹豫地花900元买了5盒,厂家还赠送1盒,可服用一个月后却没有一点效果。再去找“专家”咨询,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藏药”柜台了。在现实生活中,象耿先生那样上当受骗的老年患者不在少数。
“三盒一个疗程,一个疗程见效;买三赠一,买五赠二”,类似的医疗广告,这些年已是轰炸般地频繁见诸媒体。许多广告还附有患者的现身说法,“我治好这病,多亏了某某药!”,“某某药疗效确实神奇!”,神乎其神的治病经历,确实叫人“心动”。可实际呢,许多药品广告是夸大其辞、有一说十甚至无中生有。那些治病经历看起来真实可信,其实是精心编造,站出来称赞疗效的“患者”更是雇来的“药托儿”。还有那些免费讲座、化验、“义诊”的专家,打着为患者服务的旗号,其实是厂商高价买通的伪专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品有许多是针对心脑血管、糖尿病、关节疼痛等慢性病的。而患这些病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长年受病痛折磨,不仅治病心切,而且对骗局的鉴别能力不强;再加上这些病本身就存在患病时间长、疗效难于确定的特点,服药前后往往没有明显的疗效区分;因此,老年患者非常容易上当受骗。许多老年患者表示“有病乱投医”,即使事前对药品有所怀疑,但还是有很多人怀怀试试看的心理去买药。一些药品厂商和代理商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一些常规药品精心打造、包装后,以巨大广告攻势推向市场,吸引众多患者上钩;待到把相关患者骗得差不多了,药品卖不动了,他们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干脆改头换面做新药,如此周而复始,“骗”人不倦。
经常在报上看到某某药厂优惠招商的广告,不知其中底细。前不久,有朋友拿着从厂商索要来的招商传真件,想和笔者合伙做某药品的区域代理。不看不知道,原来这些药品的差价这么大,出厂价8.6元的药品,到了代理商手里马上翻番至30多元,再到药店已是40多元。难怪那些药品代理商舍得投巨资在当地搞大型义诊、做媒体广告!对广大老年患者来说,亟需增强鉴别能力,千万别轻信神奇的药品广告。同时,更期待着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整顿药品的生产、流通和广告秩序,别再让医疗广告来“啃老”了。(稿源:红网)(作者:赵华英)(编辑:潇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