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飞发自上海
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日前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指出,当前国家正在编制“十一五”和更长远的规划,必须认识到不能靠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来稳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必须冷静思考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增长模式问题。 对此,昨天(8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吴敬琏教授。
《第一财经日报》:请问吴教授,这次在政协会上呼吁认真考虑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增长模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吴敬琏: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形势使然。我们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之路都是建立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上,这个有统计数据为证。其实我们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时就开始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了,但现在面临能源短缺,为了增产,可能带来一些其他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粗放型经济所导致的上述问题可能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吴敬琏:上面讲到的资源短缺问题,比如我国的原油近一半需要进口,如果我们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的工业化道路,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会影响到国家安全。而环境污染也对人民健康、人民基本生活有极大危害,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请问这些问题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吴敬琏:我们很长时间沿袭计划经济模式,这种传统模式所导致资源密集型工业的情况一直以来没有根本改观,资源配置十分不合理。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市场化,这都在改革计划中有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着力推进这个工作。
《第一财经日报》:解决这些问题,吴教授有哪些建议?
吴敬琏:这些问题都是由于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所导致,现在我们投资效率太低,高能耗导致上述很多负面问题。
我认为,走出困局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是降低经济积累幅度,让民众在享受经济成果中激发出更多的创造热情。比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大约20%~25%用来再投资,而我国却达到了45%。我们是高投资、低消费。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用一系列的制度化安排来激励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科技优先权的确认,这样可以用更高的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举例说,去年很多地方在搞电子政务,但只是用钱去买电脑,而不是通过信息化提高政府的服务功能,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事先给政府规定责任,要有专门的预算控制机构,还要有专门的审查机构,可以考虑纳税人质询机制。
此外,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市场经济情况下政府不应该有太大的权力去配置资源,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所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二是改革财税体制,特别是增值税方面,因为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有鼓励去搞资源密集型、生产密集型产业的积极性;三是改变现行考评机制,现在用产值来考评干部的成分太高;四是要改变生产要素过低的局面,这样资源配置才会合理。我们是资源短缺、资本稀缺、环境脆弱的国家,所以要扬长避短,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工业发展之路。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