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题:小区保安彭勇:没碰上运气,只好回家学开车 张海鹏代表:人民教育国家办,农村青年才有出路
新华社记者黄冠
彭勇,18岁,山西忻州人,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居民小区当保安。
去年夏天,记者家装空调,电源插头在墙角,一个人挪不动大床,记者便下楼找保安帮忙,结果来了个“娃娃兵”:头顶大盖帽,腰里扎着武装带,深蓝色制服又肥又大。他说他叫彭勇,刚来北京两个月。今年记者回老家过完年回来,与彭勇聊天,得知他再过一两个月就要回老家,“不准备再出来打工了。”他说话还容易脸红,但看他的神情,并不像受了委屈。
2003年,彭勇初中毕业,便不想再上了。“亲戚家的孩子没有上出来的,我也学不进去。”他说,“有文化当然比没文化强,在老家凑合着就行了,农村就那样。”他姐姐今年20岁,在上高三,学习还行,能否考出来还很难说。彭勇在家“待业”半年,“因为显小,家人什么都不让干”。2004年3月他来北京当了保安,待遇是管住不管吃,每月工资600元,伙食费交150元。除去买生活用品、零食和衣服,他每月剩300元左右。
彭勇说,每天要上6小时班,分两次上。有时轮在0点至3点,有时是夜里3点至6点。因为工作单调,学的东西太少,起初他曾想换工作,后来习惯了就不想离开了。“不适应不习惯都会觉得别扭,习惯了就好了。”来北京前,彭勇他爸想让他学开车,他妈却想让他当厨子。这两个职业他都不喜欢,所以才来北京,一来锻炼锻炼,一来碰碰运气,看能否找自己想干的职业。如今,彭勇决定回老家学开车。
张海鹏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农村青年的出路很少,也很无奈。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靠考大学或打工走出来的,毕竟是少数。要解决广大农村青年的出路难题,关键在于落实全面义务教育、创办中等技术学校和恢复国家助学金制度。以前有句口号“人民的教育人民办”。这个口号基本上没有在城里实行,在城里,校舍由国家盖、老师由国家请;而在农村,并没有普及由国家拿钱的九年义务教育。这有历史原因,但不合理。当务之急,首先应由中央政府出钱,彻底实行义务教育国家化。
我国将对592个贫困县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样做很好,也是实现义务教育国家化的重要一步。只有落实了义务教育,才能依法遏制农村孩子辍学问题,提高农村青年的教育素质,使他们的前途有个基本保障。
其次,我认为国家应投钱大量创办中等技术学校,加快培养大批农村青年成为熟练工人。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技术学院,最近10年来不知为什么都纷纷撤消了。现在许多行业都缺少熟练技术工人,从事电脑、手机、汽车等零部件安装的大量是农民工。同样是进口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质量却有差别,原因就在于工人不够熟练。很多农村青年很聪明、很能干,培训一下就是一个熟练工人。只有培养了大量熟练工人,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很多农村青年已经上不起大学了。为此我很痛心,一直在想,我国应恢复“人民助学金”制度。40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很穷,大学一二年级都赤着脚,是靠“人民助学金”读完了大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上大学的人都知道并享受了“人民助学金”。现在,学费那么高,上一年大学就得一两万元呀,农民上哪弄那么多钱?我认为,靠银行贷款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恢复“人民助学金”制度。国家出钱培养贫困学生,还有利于增强年轻一代对国家的向心力。(完)(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