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临缺地缺水缺人缺环境容量四大危机;东西部代表反思发展模式
据新华社今日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速度深圳”如今正面临缺地、缺水、缺人、缺环境容量的威胁。这些“惊人之语”,出自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李鸿忠之口。他在今年的两会上,多次反思这座城市经济高增长背后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希望深圳用10年时间使GDP突破1万亿元,但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简单推算,需要占用全市土地面积的90%,耗用3倍于目前的水电和环境资源。‘速度深圳’难以为继!”
深圳:高增长无法掩盖面临四大危机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04年深圳的GDP达到了3422.8亿元,增长17.3%。此前它用了18年时间使GDP达到1000亿元,再用5年达到2000亿元,而突破3000亿元仅用了两年。
然而,GDP的高增长却无法掩盖深圳面临四大“难以为继”的危机:
———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
———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抽干主要水源的东江水也无法满足原有模式的增长需求;
———按照速度模式,实现万亿元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深圳已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人口容量难以为继;
———环境容量已严重透支,7条河流全部遭到污染,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无独有偶,同样经济高速发展的浙江省部分代表也在两会上不断反思因GDP高增长,给这个沿海发达省份所带来的耕地不足、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三大负面效应。
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圣明代表说:“东部地区这样的反思是很难得的,说明这些地区确实面临为发展成本买单的沉重压力,当地政府也实实在在地认识到了科学发展的紧迫性,认识到以前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弊端之严重。”
西部:高耗能产业大举进入能源产区
然而,就在东部地区反思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一些高耗能产业正大举进入我国西部能源产区,呈现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据调查,内蒙古几乎所有能源富集区的盟(市)旗(区)都有高耗能产业,有的干脆被冠以“高载能工业园区”的名称。因市场不景气一度关闭的小电石、小硅铁工厂,在宁夏也开始死灰复燃。一些西部省区的地市还制定了面向国际市场的“宏大目标”。
“不是说西部地区不能发展资源性产业,但东部一些地区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走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老路。西部地区大多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架不住折腾,随意发展很令人担心。”杨圣明代表说。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探索:效益变成可考核的一系列指标
东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李鸿忠代表说,根据今年1月中旬出台的《深圳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控指标体系》,效益变成了可以考核的一系列指标。与以往看重单纯的GDP排名不同,深圳在“宏观效益”“生态环境”和“创新动力”三个方面共41项考核指标中,“生态环境”的指标达16项。
事实上,经济较发达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已调整了经济增长步伐,将循环经济、绿色GDP等指标纳入对地方政绩的考核中,以求腾出更多的资源寻求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和谐发展。目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资源战略”,将全省的粗放高耗型增长模式尽快转变成资源节约型模式;在江苏,当宏观调控渐深之后,一些地市领导开始将“高耗能、大用水量、大吞吐量、大运输量”的产业定位重新调整。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