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制成标本来京 鲨鱼馆挪走礁石为鲟鱼腾地
昨天,在北京海洋馆鲨鱼馆内,每块2吨重热带珊瑚礁模型被陆续挪开,为26条中华鲟腾地,即将入住的中华鲟全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提供。记者了解到,这次搬家计划中,最大的一条野生中华鲟因产后身体虚弱,不幸死亡,它将被制作成标本运送进京。
■意外
最大中华鲟产后死亡
昨天下午,长江水产研究所张所长亲自来到改造现场。他遗憾地告诉记者,搬家计划中最大的一条野生中华鲟已死亡。不久前,研究人员对该中华鲟进行剖腹取卵,通过人工授精孕育出三四条小鲟鱼。中华鲟产后身体虚弱,再加上已是30多岁“高龄”,接近生理寿命,所在地湖北又连续2个月低温,加剧了鲟鱼的体质下降,摄食能力很弱。3月10日,这只最大的野生中华鲟不幸死亡,它将被制作成标本 运送来京,用于科普展示。
“我们的硬件设施赶不上海洋馆的条件,希望通过这次合作,更好地保护鲟鱼种群。”由于这条野生中华鲟死亡,长江水产研究所将补充另一条中华鲟。
■现场
吨级礁石为鲟鱼让位
昨天下午2时许,3名潜水员潜入鲨鱼馆水底,巨大的仿制珊瑚礁被缠上绳索。由于水下活动付出的体力是陆地上的7倍,固定珊瑚礁大概用了半个小时。随后,珊瑚礁上方的绳索系上黑色的浮力带。工作人员介绍,每块珊瑚礁的重量约有2吨。潜水员用手势互相示意,绳索被连接到吊车。
负责水下改造的主管郑东介绍,因为中华鲟数量多、体积大,为防止它们撞上,故将部分珊瑚礁移走。
■计划
鲟鱼馆将模仿长江环境
此外,鲨鱼馆里一道28米长的沟将用隔栅板铺平。“这道沟里有两个吸力井,鲟鱼喜欢贴近水底活动,铺平后能防止鲟鱼被吸受伤。”
接下来,鲟鱼馆将布置造景板,模仿长江环境。目前,馆内水体已进行调整,含盐量降低到3‰。5尾鲫鱼和鲤鱼已先行住进改造中的鲟鱼馆,替中华鲟“体验”环境。鲟鱼馆采用世界先进的维生系统对水温、水质进行全天候监控,还具有淡水、海水转换调控能力。
■后续
初步确定卡车运送鲟鱼
目前,合作双方正在商谈运输方案,初步确定进行卡车运输,这些鲟鱼将分两三批车运来京,首班车将于3月底4月初出发。到馆初期,研究所将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与海洋馆共同驯养中华鲟。本报记者 赵晓路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