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之所以出现一些非和谐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竞争过程中的非充分竞争以及不合理的竞争规则导致,中国社会要遏制“精英群体”在物质上以及非物质上的垄断,打造一个不仅物质上小康还要精神上舒畅的和谐社会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当前的中国社会,有一个现象:一方面放手鼓励竞争,全社会陷入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一部分人得以大量聚集财富;另一方面政府又通过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把富人和富裕地区的钱拿过来,转移给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
但是我认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影响下,只靠政府来发挥均衡功能,既增加了政府开支,又耗费了税收资源。一些企业老板能大把大把地花钱吃喝嫖赌,而没有钱给职工发工资,更别提增加职工的福利待遇。这种要效率不要公平的市场经济竞争制度有可能导致我们想像中的改革极端,必须加以矫正。如果在第一次分配中减少一点收入差距,那么政府就没有必要费那么多精力去搞财政转移支付。
“精英化”误区
事实上,目前中国社会出现某种令人忧虑的精英化趋势。之所以出现一部分精英能对非物质领域和公共权力领域进行某种垄断,与不完善的竞争制度有关。
这些年里,“共同富裕”淡化了,“均衡平等”薄弱了,很多人展开身手参与财富大争夺和权力大争夺。因此,中国近阶段出现了竞争过激现象。有些竞争还在一种体面的公开竞争形式下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考试制度,不管是升学和就业。通过考试,中国选拔了一大批人才,通过考试,中国精英群体建立了社会权威。这种竞争方式的好处是通过竞争(考试与实干),使一批人才脱颖而出。
但今天中国的社会又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社会,或者说还仅仅是一个“半竞争”社会。今天,在我国的许多领域,社会关系还相当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精英的水平是要打问号的。
不管怎么说,在今天的中国,各界精英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精英社会的问题是:少数精英占有社会大量资源,从而在经济上挤压了普通平民社会群体的生存,在思想言论和精神生活上排挤了普通公民的空间。个别精英的贪婪、野心和不良癖好,都可能大量地耗费社会资源。譬如,上海的一栋别墅豪宅价值1.2亿元,占地几十亩。供养这样一个精英,要消耗上千个普通平民所消耗的社会资源。
所以,今天的中国,必须要建立起遏制和抗衡精英恶性发展的社会机制,这是因为:一个社会的精英消耗的成本越多,普通人民的负担就越沉重,不和谐社会也就会出现。中国人要有远见,不能盲目地怂恿个性发展。
当前,我国竞争规则的利益设计存在“精英主义”倾向。强者缺乏合理的制度限制,特别是缺乏大众主义的遏制,以致出现强者过强、弱者过弱和以强凌弱的现象。在这个时候,中国要建设一个精英群体既能为自己最大限度地争取利益,又能为社会民众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平民大众也不至于过分地被剥夺的社会。只有在精英的贡献大于或等于索取的情况下,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能仅仅依靠精英群体的“良心”,而是要靠制度制衡,那就是落实公民的基本权利。
大众要有表达机会
新一届中央政府及时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对解决中国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口号的提出其意义之重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要建立抗衡精英的机制,包括要发挥工会等组织的作用。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声音微弱,必须让其有办法和渠道实现利益表达。
总之,中国不仅要增加物质财富的产出,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理念的产出!
【作者】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