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这天下午我来到了圆明园,看到了一幕骇人的情景:几十台挖掘机正在疯狂地破坏着圆明园的景观,所有湖底被挖开,然后铺满了大片白色塑料,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湖水渗漏。
这是一次彻底的、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目瞪口呆之后,愤慨之余,我决定阻止这种恶劣的行为。
据说,往年公园每年要向园内湖中放水三次,水费约几百万元人民币。铺设防渗塑料一年可以只注水一次。
仅仅为了节约水费。
据说,这次大规模的铺设塑料的费用高达1.5亿元之多!
然而,铺设塑料的费用足可以预购公园所需的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水。这样做究竟有没有必要?这样做的后果将是什么呢?
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1、严重破坏了园林的生态景观;
2、彻底破坏了园林固有的水系结构;
3、把圆明园的“活水”变成“死水”,一园死水与园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大片死亡;与地下水系相隔绝,“流水不腐,死水易臭”,这样会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和有毒气体,这是一场生态灾难!
4、彻底破坏了园林的美学景观;
5、损坏了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6、浪费巨额资金,得不偿失,徒劳无功,后患无穷。
7、加剧了海淀区的生态恶化,有损于北京市的生态环保。圆明园湖水的渗漏有利于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下水供应,有利于克服北京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漏斗”效应。
8、与水隔绝的圆明园中的树木将面临严峻考验,圆明园生态系统的环境污染势必日益加剧。
……
圆明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顶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与众不同,举世无双,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
说到圆明园,我们必须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它包括技术原理(营造法式)、美学原理和精神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拥有无可取代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圆明园是有史以来中国最杰出的园林。
“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思想,“巧夺天工”、“宛若天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浑然一体”、“古朴沧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泱茫无穷”、“气象万千”是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效应的美学感受。显然,开放的园林生态系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至关重要,对于圆明园而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已经接受了几百年的历史考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园林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沟通是最重要的“生态流”。
对于古典园林而言,山水形态是其主干结构,地上建筑只是其枝叶。八国联军虽然破坏了地上建筑,然而,枝叶虽毁,主干犹存,基础尚在,形势、气象依然,劫后余生的圆明园犹如“断臂维纳斯”:神韵不灭、魅力依旧,而无数的劫难又增加了她的悲壮美和沧桑感。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叠山理水”,通过特殊的山水形态构建出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再造乾坤”的过程,一个好的园林必然是一幅好的山水画,要体现出“山有情、水有意”的景观效果,做成一个有情有意的山水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基本要求,这既是一种科学(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有是一种艺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境界),须要有一个“巧夺天工”的手段。“残山剩水”是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在“山穷水尽”处蕴藏着中国美学所特有的诗情画意,圆明园的苍凉和荒芜在无形之中成就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无上境界,这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皇家顶级园林,体现博大、悠久、高明、深邃,圆明园的山水结构是极其伟大的美学创造。虽然历经破坏,然而圆明园的气势和风度并为损毁,“山连绵、水泱泱”是极其重要的景观特征。“连绵不绝”、“泱茫无银”、“一气相通”、“出有入无”的无穷境界是圆明园的美学意义。湖水汪洋,与地下水相通可以接“地气”而的“灵气”,是营造圆明园美学意境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圆明园是园林中的园林,是“众园之园”,其山水形态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文物价值不亚于任何地上建筑。
圆明园在其固有的中国园林的价值之外,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她既是中华文明无比辉煌的历史纪念,有是中华民族历史耻辱的纪念遗址,在人类文明史上,她是西方尖端文明毁灭东方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值得全人类检讨和反思的文化遗存,这是圆明园特有的旅游价值。绝大部分外地游客来到圆明园是为了凭吊和追念,是为了感受和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境界和思想内涵,圆明园寄托着人们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怀,相对而言,游览圆明园的娱乐价值是次要的,公园目前孜孜以求的游船水上娱乐活动并非圆明园最重要的,况且由塑料包裹的一潭死水成为一种相对缺氧的环境,大量厌氧微生物(如甲烷细菌等)所排放的有毒气体对于水底土壤中的生物群落、水生生物、包括水生鱼类、水禽和游园的人们也是一种危害。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来到圆明园娱乐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明园之美是无法穷尽的,也是无与伦比的,她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从圆明园建设的个性化而言,圆明园没有必要模仿其他公园的经营模式。北京有许多公园,然而圆明园只有一个,中国有许多古典园林,然而圆明园举世无双,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结论一:圆明园的水系是圆明园的“命根子”,破环圆明园的水系是要圆明园的“命”。
结论二:圆明园的湖水渗漏是圆明园、北大、清华一带海淀区生态环境的救命水,也有利于北京市的生态环保。这种渗漏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结论三:作为具有国际声誉的园林遗址,圆明园的“自然水系”是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把“真水”变成“假水”,彻底破坏了中国古典园林“真山真水”的美学意境,严重破坏了“浑然一体”、“自然天真”的艺术构思。如果说八国联军的焚毁只是伤害了圆明园的皮毛,这次大面积铺设塑料、割断圆明园水系的自然联系,则是“伤筋动骨”!
结论四:圆明园的山水形态是圆明园的结构基础,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景观的主体形态,是非常宝贵的文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圆明园的山山水水是圆明园真正的神韵所在,盛大恢宏的气象、再造乾坤的气势、仪态万方的气度,都是山水景观的巧妙布局所成就的美学效应,圆明园的山水形态是无价之宝,不应该破坏。
结论五:圆明园大规模铺设防渗塑料非但没有起到节约经费的目的,反而浪费巨资造成了巨大的文物破坏和严重的生态危机,大规模的白色污染有严重地破坏了圆明园的“自然形象”和本来面目。
中国文化是有“意境”的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尤其如此。这次圆明园大规模铺设白色塑料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彻底破坏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圆明园那种“浑然天成”、“自然天真”、“恬淡清雅”的美学感受就完全没有了,损害了圆明园独特的旅游欣赏价值,如果不立即改正,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文化具有“阴阳合璧”的特征,有形的和无形的,表面的和内在的,空间的和时间的,静态的和动态的,法天象地,再造乾坤,阴阳互根,阴阳相生,阴阳互补,相得益彰,大成若缺,大象无形,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圆明园是不可毁灭的。只要山水形势完整,荒草枯木,残石断柱,枯水秃山,暮色寒鸦,无一不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风范长存,意韵犹在,圆明园是永恒的。
水是园林生态系统的命脉,圆明园的自然水系是圆明园的灵魂,这次圆明园的盲目改造是一种严重的生态破坏和文物破坏,北京市上游水口的水源涵养功能被削弱,圆明园和北大、清华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受到重大影响,圆明园的“天性”被破坏了,园林“天趣”荡然无存。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此事,呼吁有关方面立即停止并果断改正这种极其错误的行为,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保护圆明园,抢救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救救圆明园吧!
张正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