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假冒规划部门“领导干部”行骗10年之久的骗子,日前落入法网。在这个骗子行骗得逞的“秘诀”中,反映出了一些受骗者在建私房中总想占城市规划的便宜。由于他们违规建设又害怕规划部门查处,所以让骗子抓到了行骗的机会。
上门行骗最终被逮
今年3月11日上午,在北海某小区内建有一幢私宅的陈先生,在自家门口遇上一个自称姓庞的“市规划局副局长”查违章建筑,此人说当天要对该小区新建超标的房屋进行清理。“庞副局长”察看了陈先生房子的相关手续后,认为也存在违章问题。由于自己的房子的确违规建设,陈先生着急地询问解决办法。“庞副局长”告诉他,要搞到合法手续,可能要花1万元左右,如果只应付眼前的检查,需要交370元办理一张证件。“只要交点罚款,我帮你搞掂”。
谈话中,陈先生怀疑起“庞副局长”的身份,瞅准机会给规划部门的一个朋友打了一个电话。对方证实根本没有所谓的检查,并让陈先生稳住对方。随后,规划局的人到派出所报案,民警迅速赶到陈家。“庞副局长”一看民警进来,起身欲逃,但不久便被制服,被押解到派出所。
“庞副局长”在派出所里自称名叫花××,家住合浦还珠东路。经民警们调查,花××早于几年前死亡并已销户。最后,“庞副局长”只好承认自己姓包,系合浦县廉州镇人。
摸清规划局干部情况
民警在包某的身上,搜出了近20份伪造规划局《违章建筑清理通知单》一类的行骗文书。他行骗的对象包括一般市民的房屋、废品回收站、煤气店等。这些通知粗看似乎像真的,可细看其实写得内容含糊,语句不通,甚至还有错别字。最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些通知上并没有公章,但也有不少市民上当受骗。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包某以此方式在北海行骗多年。他每次作案前,总会制定周密的计划,用足“功夫”准备:他对各级规划部门领导干部的个人情况进行细致调查摸底,不仅了解规划局各位干部的姓名,甚至连他们的祖籍都查清楚。包某常常是在一个小区行骗得手后,隔一段时间再到另一个小区如法炮制。由于其行踪没有规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虽然警方接到过报案,却一直没能抓住他。
包某供认说,他每天穿行于一些小区和城区内,一看到明显的违章建筑、废品回收站等,便下手行骗,因为他吃准这些房主也一定明白自己的建筑物有问题,害怕被规划部门查处。“因此,我正好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提出帮助‘私了’索钱”。一旦钱财到手,包某便一走了之,许多受骗者只能吃哑巴亏。
10年行骗屡屡得手
据包某交待,他从1994年开始便以此手段行骗了。
警方很快查实了其中的一件:1994年下半年的一天,北海市民周某刚从正在装修的房子出来,就遇上了在其屋前东张西望的包某。包某自称是“市规划局干部,姓黄,专门负责建筑管理”。不一会儿,他十分严肃地“批评”周在原规划修盖3层半的楼房上加盖到5层。“这种情况要罚款3万元”。
周某见这位“干部”说中了自己的痛处,马上着急地追问解决的法子。包某说可以“帮忙”,但要6000元以上。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他从包里掏出几十个红本子,吹嘘是帮别人办的房产证,“这些房子都是违章建筑”。信以为真的周某马上从银行里取出了6000元,求包某帮办证。两人到了办证大厅门口后,包某称需要通过私人关系去办,要周某把钱交给他。周某在外面等了近半个小时方知上当受骗,而包某则早从侧门逃得不见踪影了。
包某供认说,在骗周某前,他花了几天时间到周某家附近转悠,找人聊天,了解周某家的建房情况,然后再实施骗术。今年2月18日,家住北海深港花园的庞某,也被包某以同样的手法骗去了现金330元以及香烟两包。目前,北海警方正在加紧办理此案,并准备移交司法机关审理。作者:许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