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乞丐,在省城寸土寸金的柳巷,车水马龙的迎泽大街,人来人往的火车站,繁华热闹的朝阳街,早已司空见惯。乞丐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从4月4日开始,记者走进太原柳巷商业街,开始采集街头乞丐的生活样本。
4月4日上午11点,在柳南125号今天服饰广场门前,一老一少两个乞丐席地而坐。老者是位60多岁的女性,上身穿上世纪70年代时兴过的蓝色中山装,下身一件皱巴巴的灰裤子。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蜷缩在她的怀里,一动不动。在她俩的面前,摊开一块破旧的红布,上面写着几行黑色的毛笔字。字已经看不太清,大意是说:家住安徽凤阳县,孩子的父母暴病身亡,孩子生病无钱医治,“求好心人发发善心。”一个不锈钢快餐杯压在红布的一角,杯里有几张毛票。老妇头发灰白,面容憔悴,一言不发。路人丢进钱后,她的嘴才动动,但听不清她说什么。小女孩的头发也很乱,圆圆的小脸上眼睛一直闭着,好像在昏睡。
也许,小女孩真的病了!记者的心里这样焦急地想着,把10元钱放进了快餐杯里。老妇抬起头,望望。在记者扭身的一刹那,老妇很快腾出一只抱孩子的手,把10元钱揣进怀里。
记者发现,她乞讨的效果明显比其他单枪匹马的乞丐要好得多。有趣的是,钱一多了,她就会往怀里揣,但每次都要给杯里留一两张毛票。
从上午一直到晚上七点半,老妇人一直抱着小女孩坐在那里,两人中午都没有吃饭,小女孩就一直蜷缩在老妇的怀里,没有站起来一下。
晚上7点40分,老妇人把编织袋的两头用一根布带子扎住,斜背在身后,抱着小女孩向柳巷南口走去。
她们的家在哪里?她们是什么关系?小女孩到底有没有病?她们又要到何处去?(敬请关注明日相关报道)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