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很多人正在讨论是否为当时被迫成为侵华日军“慰安妇”的亚洲妇女建立一个纪念馆。此刻,南京利济巷2号——亚洲最大、发现最完整的日军“慰安所”的拆迁工作正在悄悄进行。据悉,2003年,一位82岁的朝鲜老人朴永心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让国人记住了这一目前“惟一被健在的‘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如今,这个“慰安所” 已被纳入南京市土地储备计划,许多居民被迫开始搬迁。
市民的呼吁,专家的反对,历史的见证,一切都是那么的微弱。在新时期都市机器的打夯声中,这片承载过屈辱、见证过暴行的建筑,将连同朝鲜老人朴永心和所有亚洲慰安妇的那一段屈辱血泪史轰然倒塌。
它使我不得不把这一悲剧同南京师大经盛鸿教授耗费10年心血铸就的《南京地区沦陷八年史》配图联系起来。经教授曾经沉痛地说:南京有史可考的“慰安所”共有40所,如今,只有6所了,而这6所也很难保存,一想到这些,“心中就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哀”。如今,不幸被他言中了。更让人忧心的是,随着“慰安妇”们的相继离世和“慰安所”的销声匿迹,我们的后代又该如何去追寻民族的伤痛与记忆呢?我们还有“慰安所”供他们接受知耻而后勇的教育吗?
亚洲最大的“慰安所”被拆,最高兴的莫过于日本右翼势力了。这些年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美化甚至否认侵略罪行。在4月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新历史教科书中,他们仍然肆无忌惮地歪曲和美化侵略战争,否认侵略历史(包括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尚存的“慰安所”建筑无疑是日本军国主义及其走狗势力难以辩驳的铁证之一。但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自己把这个“铁证”给“毁尸灭迹”了,帮他们完成了夙愿。知道这个“好消息”后,恐怕他们连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可对于中国国民来说,对于民族历史和记忆而言,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不幸啊!
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一座沉默的监狱,它的名字叫“奥斯维辛”。它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当地的经济利益,反而促使整个世界为之反省——文明是什么?人性是什么?理性是什么?正是因为“奥斯维辛”这一人类“耻辱柱”的存在,才使得人类得以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才使得“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对于东方来说,“慰安所”同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是一座碑,伫立在亚洲人民的心中:对中、朝、韩三国人民而言,它是屈辱的纪念碑;对日本人民而言,它更是耻辱的纪念碑。它无声地向世人揭示了一段悲剧和兽行,敦促我们反省历史,捍卫和平。然而,我们却没能像西方人容留“奥斯维辛”那样去容留它,更何况还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特殊时期,在日本出版右翼教科书,极力歪曲、美化侵略的敏感时期……
也许,“慰安所”的消逝还不足以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但对我们的下一代呢?下一代的下一代呢?缺少了“物证”的年代,他们还能清晰地记得亚洲女性的那段屈辱的血泪史吗?当他们想去“慰安所”考证的时候,我们能心安理得地告诉他们,那些建筑因为“违章”或“影响市容”都被我们给拆除了吗?(刘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