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9日电 据世界日报报道,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的杂志《San Francisco Chronicle Magazine》,4月7日以十多页的篇幅,描述了张纯如36年短暂而辉煌的人生。
据报道,该文作者HeidiBenson采访了张纯如的父母张绍进和张盈、她的丈夫以及张纯如的老师、朋友、出版商和被她访谈过的美国二战退伍军人等,简要描述张纯如的一生。
张纯如4岁起会读书,10岁在小作家作文比赛中夺得第一。她从小喜欢说话,张妈妈说:“看她喃喃自语是一件很趣的事情。”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念硕士写作班时,张纯如就以学生身分获得出版商的合约,撰写一本有关被称为中国核武之父钱学森的著作。
迁居北加州后,张纯如有次参加湾区华人纪念抗战的活动,她看到的日军侵华照片,令她无法入眠,激发她后来写出名扬天下的《南京大屠杀》。“我写这本书是出于愤怒。”“我必须写这本书。”张纯如对自己说。
也许张纯如事先觉得这本书不一定会畅销,竟对出版社说,由她自费出版此书,想不到出版后热卖,一再加印,发行50余万本,并译成多种其它文字。
发生变故前,张纯如正在为一本和二战美国军人有关的著作搜集材料,并访问当事人。《纪事报杂志》的文章详述张纯如人生最后岁月的经历:她不愿吃药;和心理医生见面时,不要家人在场。
张纯如的父亲说:“但是,Iris(张纯如的英文名)不认为她有病。”“她不喜欢‘我在吃药’的想法。”
这篇文章描述了“最后3天”的张纯如,包括她离家前那一晚和先生的“互动”:那一夜张纯如多次起床,丈夫Brett多次劝妻子回到床上睡觉。但是,早上5时,Brett醒来时,发现妻子不见了,她的汽车也不在。此时已是2004年11月9日凌晨。
文章摘引了张纯如于11月8日写下的3张纸条的内容,其中有几句是:“我知道,我的行为将会为一些人带来痛苦,特别是那些爱我的人。请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