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然而对于德国人来说却有着特别的意义。1944年夏季,二次大战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盟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风雨飘摇的德意志帝国等待着命运的审判。年轻的德国陆军上校联合数名德国军官,在7月20日发动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
炸弹在希魔脚边爆炸
1944年7月20中午,德国东普鲁士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拉斯滕堡附近的元首大本营———“狼穴”周围戒备森严,荷枪实弹卫兵手中牵着狼狗走来走去。在一间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长豪辛格将军正在汇报东部战线进展情况。希特勒一边摆弄着手中的放大镜,一边不时在地图上查看着。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会议室烟尘弥漫、烈焰升腾,残缺不全的人体被强大的爆炸气流抛出窗外。
此时,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军官正站在离会议室约200码的地方焦急地等待着。望着爆炸现场混乱的局面,他如释重负,一丝满意的微笑掠过脸颊。他迅速坐上身旁的汽车,疾驰而去。他,就是此次爆炸的策划与实施者———第三帝国国内驻防军参谋长克劳斯·冯·施道芬贝格上校。
代号“伐尔克里”
针对希特勒的这次刺杀行动预谋已久。这个计划总的代号是“伐尔克里”复仇计划。这是一个很恰当的名称。“伐尔克里”在北欧日耳曼神话中是一群美丽而可怕的少女,据说她们飞翔在古战场上,寻找那些该杀死的人。这一次,要杀的是阿道夫·希特勒。
6月间,密谋分子交上了一个好运。施道芬贝格晋升为上校,并且被任命为国内驻防军总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这个职位不但使他可以用弗洛姆的名义给国防军发布命令,也使他有机会可以更直接、更经常地接触希特勒。这正是实施刺杀计划的天赐良机。
1944年7月7日,施道芬贝格去元首山庄汇报工作,他在公文包里放置了定时炸弹。因当时戈林和希姆莱不在场,施道芬贝格觉得不能便宜这两个家伙而放弃了这一机会。
7月15日,施道芬贝格夹着提包,来到元首的会议室,作了关于兵员补充的报告。
后来他接到秘密组织的领导人之一、陆军办公厅主任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的急电:尽快炸死希特勒。遗憾的是,当施道芬贝格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希特勒已经走了。第二个机会又错过了。
7月20日,机会终于来了
当天,施道芬贝格和施蒂夫将军在副官瓦尔纳·冯·哈夫登中尉的陪同下,一起驶往元首大本营“狼穴”,出席希特勒主持的军事会议。在这里,他和最高统帅部通讯处长埃里希·菲尔基贝尔将军接上了头。菲尔基贝尔也是密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他负责把爆炸的消息快速传给柏林的密谋头子,并切断“狼穴”与外界的一切通讯联系。
乘会议尚未开始,施道芬贝格只身来到厕所,内线早已带着一个棕色公文包在那里等着他。公文包内装有用一件衬衣裹着的两颗英制定时炸弹。
12点37分,离爆炸的时间还有5分钟。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长豪辛格将军正指着摊在桌上的作战地图,介绍着战况,希特勒和军官们都认真地听着、仔细地看着。这时,施道芬贝格借口要打个电话,匆忙离开了会议室。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一位军官不小心碰了一下公文包,出于礼貌随手把它放在桌子底座的外侧。然而,就是这个看来不经意的一挪,却挽救了希特勒的生命,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进程。
当希特勒被人搀扶着走出被炸成瓦砾的会议室时,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他的头发被烧焦,右胳膊肘有轻微淤血,左手掌有几处擦伤,双耳鼓膜受损。
希特勒血腥报复
暗杀行动失败后,希特勒立即展开血腥报复。希特勒向全国广播:“我的德国公民们,今天我向你们讲话的目的,是让你们听听我的声音,让你们知道我的确安然无恙……”接着他宣布,人人有义务逮捕反叛者,若有抗拒,格杀勿论。
施道芬贝格等四名主要参案者被枪决。德军中一批高级将领也遭到“清理”。其中包括并没有参与密谋的德国非洲装甲军最高司令隆美尔元帅,还有名噪一时的维茨勒本元帅、克鲁格元帅等。(天籁)
专家视点:拯救良心与民族尊严
60年前的今天,即1944年7月20日,在纳粹德国四面楚歌、穷途末路的时刻,为了挽救德意志民族于行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以上校施道芬贝格为首的一部分德军军官铤而走险,冒死刺杀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刺杀未遂,政变计划也当日夭折。数以千计的密谋者惨遭杀害。
当然,战后历史学家对“7·20刺杀”的研究消除了不少有关刺杀者的神话色彩。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云客乐认为,即便刺杀希特勒成功了,政变计划也未必能够成功,因为当时希特勒在德国民众中的威望仍然很高,不会支持政变者的行动。即便政变计划成功了,也未必能够迅速结束战争,因为同盟国不支持政变者,也不会因他们成功而改变对德的强硬态度。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政变成功,那么正好证实了一战以来在德国流传的“背后一刀”谣言。一战以后,德国右翼势力声称,德军在战场上是所向无敌的,其失败是后方革命对前线的背叛所造成的。很多德国人,包括希特勒都认为,如果德意志民族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获得大战的胜利。这也是希特勒发动二战的动机之一。如果当年刺杀与政变计划成功,反而不利于德意志民族彻底告别纳粹主义与军国主义历史。人们会认为,希特勒如果还在的话,就他以前惊人的成就,很有可能会力挽狂澜,起死回生。所以,当“7·20刺杀”失败时,历史的不幸与万幸融为一体。德国人民以最为惨重的代价埋葬了其对希特勒独裁与侵略战争的梦想。
那么,“7·20刺杀”的历史意义何在呢?就在刺杀计划实施以前,其密谋者之一特雷斯克做出了十分精辟的,今天读起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的回答:“行刺必须进行,不惜任何代价。即使不成功,也必须在柏林行动。因为问题已不再在于具体目的,而是德国抵抗运动在世界和历史面前敢于作出这一决定性的举动。其他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是啊,刺杀行动的意义就在于它发生了,它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在希特勒仍然不可一世的时候就主动作出了挣脱其独裁统治的壮举。二战结束时,德意志民族不仅仅在军事上一败涂地,而且在道义上无地自容。他们必须面对的历史事实是,一个曾经给人类贡献过歌德、席勒、康德、黑格尔、贝多芬、莫扎特、爱因斯坦、普朗克等文化艺术与科学巨匠的伟大民族竟然在20世纪30与40年代投靠希特勒这样一个灭绝人性的战争狂与反犹狂,给人类与自己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值得他们庆幸的是,在德意志民族的绝大多数狂热地追随希特勒的时候,他们其中还是有人有良知、有勇气向纳粹独裁说不,并试图向独裁者发出致命一击。“7·20”密谋者只是他们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其他永垂青史的名字还有“朔尔兄妹”、艾尔泽、台尔曼、尼莫勒等人。他们不仅拯救了自己的良心,而且拯救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尊严,尽管他们人数太少,行动太晚,而且最终功亏一篑。即使在其最黑暗的历史时代,德意志民族也没有让我们完全失望。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他们的深远意义所在。 景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