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相见恨晚”道出60年时空的间隔。其实,连战此行“相见不恨晚”,来得正是时候。
许多媒体记者相互交流时认为,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此次连战大陆行似乎来得比较快。之前,连战访问大陆日期曾传出多个版本,但时间都比较靠后。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告诉本报记者,按照今年初的计划,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安排在7月份左右,之后因形势变化,外界预料最早在5月中旬。之所以一再提前,是因为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上月访问大陆后,带去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更何况,加强两岸交流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国民党“和平之旅”更宜早不宜迟。
从中山陵到夫子庙,从紫禁城到老舍茶馆,从西安兵马俑坑到上海博物馆,连战的“和平之旅”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化之旅”。连战大陆行打出中华文化牌,凸显国民党对民族的认同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身为台湾人更是中国人”。近年来,民进党在岛内执政后,台湾当局极力推行“文化台独”,企图从文化上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因此,连战要在南京中山陵大声宣示“做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在北大演讲时数次提出“为民族而立命”、“要认同国家、要促进两岸和平”,在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见时表达“身为民族的一分子”,这些话语赢得了两岸民众的共鸣。
在前天的“和平之旅”上海记者会上,有台湾记者问连战大陆行取得如此成功,会否2008年再度竞选台湾领导人?连战表示这个问题以前说过多次了,如今不想再多说,这意味着他不会再求参选。有海外媒体评论,在连战退出国民党主席职位前,能让他在历史功劳簿上留下一大笔的,就是此番“和平之旅”。当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携带“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成果回台湾时,意味着国民党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本报记者秦武平俞明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