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防务新闻报道,美国务院5月6日解密的一批尼克松时期的政府档案透露,1971年的印巴战争之中,尼克松和基辛格因怕印度吞并巴控克什米尔,而游说中国参战,支持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这批解密的档案是尼克松政府1969到1976年的外交政策文件,其中第六部分“1971年南亚危机”部分的档案表明,尼克松总统和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采取了几乎完全“偏向”巴基斯坦的作法。
战争前的外交斗争
因为当时巴基斯坦是尼克松打开中国外交大门的秘密沟通渠道,而且巴基斯坦是美国在南亚次大陆的盟友。所以,美国那时将孟加拉邦的起义当成是巴斯坦的内政,不愿意介入和干涉。当1971年3月25日,孟加拉宣布从巴基斯坦独立时,巴基斯坦派驻军队进行了镇压。解密档案透露,此时尼克松并不准备介入这一印度次大陆的纷争,对孟加拉独立战争和难民问题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在印度看来,这一问题却是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索。印度随后就宣布支持东巴斯坦建立“孟加拉国”,并在印巴边境开始集结军队,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作战计划。同时印度还与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从苏联手中获得了坦克、地空导弹等大量武器装备。解密档案表明,尼克松当时已经估计到印度准备使用战争解决这一争议。为防止战争,尼克松一方面向苏联官员联系,警告苏联不要鼓励印度发动战争,另一方向向印度施压,提出如果印度向巴基斯坦开战,美国将停止向印度提供经济援助。
战争中的军事准备
1971年11月22日,印度对巴基斯坦发起了突然袭击。美国此时除了停止对印度的经济援助、在外交上对印度和苏联施加压力以外,还积极在军事上开始着手准备应对这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
解密档案透露,当时尼克松积极在亚洲寻找其介入印巴战争的盟友。他及时派基辛格与中国驻联合国大使进行了联系,试图让我国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以支持巴基斯坦的作战。据解密档案记载,当时基辛格带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的信息是,如果中国出兵支援美巴军事行动,遭到苏联的军事打击,美国将全力支援中国与苏联进行战斗。两天后,中国要求与基辛格在纽约进行会谈。当时白宫错误的认为,中国已经决定帮助巴基斯坦作战,出兵打击印度,所以,尼克松政府已经作好了最坏打算。解密档案显示,当时白宫对中国出兵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了认真的推测,甚至考虑了可能引起的核大战。但白宫的分析大体上还是倾向于另一种结果。那就是如果中国出兵,将更可能引起一场印度、苏联与中国、美国、巴基斯坦双方的地区性常规战争。当时尼克松已经获悉,印度的战争计划是解放孟加拉和克什米尔南部,并没有打算吞并整个克什米尔,所以,他只派出了美国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在孟加拉湾巡弋待命,并没有进行更多军事行动。
当中美会谈结束进行后,尼克松政府才知道,中国根本没有军事上支援巴基斯坦的意思,此时,白宫才意识到,中国不参战,苏联与中国就不会发生战争,地区性的大战也不可能发生。所以美国只好在巴基斯坦军队在东巴战败后,鼓励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协议。(阿力)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