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1日讯(记者孙振华)一度衰落的醴陵陶瓷产业,近年因民间资本进入,一扫沉闷的景象活力勃发。去年419家陶瓷企业,共完成产值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缴税1.46亿元,几占全市财政收入3成。陶瓷已成为该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今天,郑茂清副省长在考察醴陵陶瓷产业时,勉励该市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把醴陵打造成我国甚至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
醴陵拥有数百年陶瓷生产历史,素有“瓷城”美誉。因产品老化、企业机制僵化,该市陶瓷产业一度陷入困境。近些年,该市加大了国有、集体陶瓷企业产权改革的力度,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一产业。短短几年,醴陵陶瓷再现异彩,产品由单一的高温日用瓷,发展到如今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程瓷5大类4000多个品种,特别是日用炻瓷的勃兴,使醴陵陶瓷大步走出国门,盈利能力大增。
在参观东阳电瓷、天博瓷业、华联瓷业、陶润实业等醴陵陶瓷业的领军企业后,郑茂清对该市陶瓷产业集中度与外向度高、创新与盈利能力强等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醴陵陶瓷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做大做强。为此,郑茂清建议在改善企业组织结构上进行探索可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企业间进行各专业分工合作,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业企业也可在行业协会组织下,或实现产品错位生产,或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郑茂清指出,纳米新材料的应用为陶瓷产业提升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醴陵陶瓷企业要赶快行动起来,加快新材料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抓住机遇,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