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也是大邑刘氏成为中国近代望族的大功臣。
与历史上大多数刘氏名流的成功之路不同,刘湘的成功不是通过读书科举,而是通过入伍当兵。而近代四川历史的特殊情况,正好为刘湘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刘湘(1889--1938年),谱名刘元勋,字甫澄,儿童时曾读私塾和县立高等小学。1906年投笔从戎,考取四川武备学堂,后又考取四川陆军讲习所和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毕业,分配到清朝新军第33混成旅65标作见习军官,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辛亥革命后,刘湘所在部队改为川军第一师,刘湘此时已由排长升为营长。此后,刘湘因为人骠悍,作战英勇,屡建战功,不断得到提升,到1918年护法战争时,刘湘升到川军第一师师长,成为四川军队中的一员主要将领。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职业军人出身的刘湘通过与四川地方各派军阀的较量和混战,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由第一师师长升任川军副总司令、川军第二军军长、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1920年,刘湘等四川军阀驱逐了云南滇系军阀,宣布四川实行自治,刘湘以第二军军长兼前敌各军总司令身份被推为川军总司令兼理民政。此与同时,北洋政府徐世昌总统也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省长,刘湘为重庆护军使。1921年,刘湘被四川军队推选为四川各军总司令,并由四川省议会推选为四川省长。
至此,刘湘已由一名职业军人发展为四川地区的最高统治统治者。
此后,刘湘与原四川统治者熊克武发生冲突,于1922年5月被迫通电辞职下野,返回大邑安仁镇老家隐居。一年之后,刘湘在杨森等四川军阀的拥护下东山再起,先率川军大败熊克武,以四川善后督办的身份接管四川军、政大权。接着,刘湘又先后又在军阀混战中战胜杨森、袁祖铭,巩固了他在四川的统治。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组织北伐,刘湘也在这时顺应历史潮流,宣布参加北伐,通电讨伐吴佩浮。不久,刘湘被北伐军总司令蒋介厂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川康绥抚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被任命为第21军军长兼四川省政府主席。
国民政府时期,刘湘一方面与蒋介石联合,积极参加了国民党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制造了1927年"3.31"惨案,对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大围剿;另一方面又在四川大打内战,先后发动川东战争,击败杨森、罗泽洲,又战胜叔父刘文辉,最后称霸四川,成为"四川王";同时,刘湘还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政府明争暗斗,以维持和巩固自己对四川的统治和割据局面。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加抗日,由一名封建军阀转变成为爱国将领。1937年8月,刘湘在国防会议上,发表了"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担"的豪言壮语,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也促进了国民党中央的抗日决心。接着,他以川康绥靖主任名义,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告川康军民书》,并积极组织川军出川征战。1937年,当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四川重庆之际,刘湘先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3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亲率10多万川军开赴南京,出川抗日东征。临行前,他对部下说:“我过去打了几十年的仗,都是内战。如今大敌当前,有了抗战的机会,正好尽力报效国家,见信于国人,留名于青史。”
刘湘出川抗战之时,已抱病在身。同年11月,当日本大举向南京进攻,刘湘正在积极筹划保卫南京、抗击日寇之际,突然旧病发作,生命垂危,被迫送到汉口就医。1938年1月20日,刘湘带着未能杀敌报国的遗憾,病逝于武汉,葬于成都武侯祠内。临终时,这位爱国军人仍遗嘱勉励川军抗战到底,为民族争光,为四川争光:“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晚年的最后表现,赢得了人民的肯定。国民党政府也他大加赞扬,并下令为他举行国葬。
刘湘早年在四川的显赫地位和晚年的爱国表现,也为四川大邑刘氏带来了莫大荣誉。大邑刘氏也随着刘湘这位"四川王"而飞黄腾达起来。
据乔诚、杨继云《刘湘》一书的统计,随刘湘而发迹的四川大邑刘氏子弟有:
刘文渊,民国四川省谘议局议员、四川省审判厅厅长。
刘文辉,民国四川省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长。
刘文成,四川省禁烟总局会办、四川机械修理厂(兵工厂)厂长。
刘文彩,川南税捐总办兼川南清乡司令。
刘元瑭,民国时历任旅长、师长、军长。
刘元瑄,民国时历任旅长、师长、军长。
刘元璋,民国时历任雷、马、屏、峨屯殖司令及宁属屯殖司令。
刘元琮,民国时历任旅长、师长。
刘树成,民国时历任师长、司令。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