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是一支军队兴衰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军的一切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战斗力。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在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使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必须下功夫解决军队内部存在的某些结构失调、关系不顺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必须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统一起来,为建设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创造持续发展的条件;必须大力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自觉遵循现代战斗力生长和发展的规律,努力实现战斗力增长的最大化。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中开拓战斗力建设的新局面。
树立新型打赢观,从履行我军新使命的高度促进和推动战斗力的全面跃升
军队是为战争和进行战争准备而存在的。军队打赢战争靠的是战斗力。不同标准、不同内涵的打赢,又对战斗力提出不同要求。在当今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有一个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调整打赢观的问题,有一个用顺乎其时的打赢观来引领战斗力建设的问题。我军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军队,对此更要有一种理性的自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军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适应党的历史任务的新要求,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这“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的历史使命,我军不仅要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要能维护不断发展的国家利益;不仅要能维护领土领空领海的安全,还要能维护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的安全;不仅要具有遂行作战任务、处置突发事件、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还要具有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能力。这就要求我军立足时代和战略的高度,赋予打赢以新的标准和内涵,即要确立与“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新型打赢观。这种新型打赢观就其实质而言,在于深刻认知打赢领域的广阔性,在于自觉讲求打赢条件准备的全方位性,在于着眼用战斗力的全面跃升来构筑未来军事斗争的制高点。
树立新型打赢观,反映在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就是要从我军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出发,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着力促进战斗力因素的全面增长和整体优化。军队的战斗力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能有缺项,也不能有弱项。构成战斗力的诸多因素,又贯穿在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军队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特别是新的历史使命又把我军的职责由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延伸到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由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延伸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由保卫国家安全延伸到维护世界和平,由维护我国的和平发展延伸到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从而赋予了我军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对以提高战斗力为着眼点的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要求。按照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所要求的新型打赢观,军队建设涉及的所有领域和所有工作,都应当成为战斗力生成的源泉,成为战斗力的增长点和创新点。比如,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无论哪一化都要加强,不能厚此薄彼;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装备工作,无论哪一项工作都要抓紧,不能畸轻畸重;陆、海、空、电、磁体系建设,无论哪一方面建设都要搞好,不能留空白;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人和物相结合的机制因素,无论哪一方面因素都要优化,不能出现“短板”。总之,必须用系统的观点谋划和推进军队建设,努力形成战斗力因素全面发展、互为促进的格局和机制。
树立整体效益观,使军队一切工作和资源都在提高战斗力上充分发挥效益
军队建设的任何效益,最终都要见之于战斗力的提高。在一定的成本投入下,战斗力增长得越快,效益就越高;反之,效益就越低。战斗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蕴含在整个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因而讲求效益就不是哪个部门、哪个系统的事情,而是整个军队的共同责任和共同事业。
我军建设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效益不高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智力资源、教育资源、科研资源等浪费现象,在一些单位或系统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树立整体效益观,就是把整个军队建设都纳入讲效益的范畴,把提高效益的要求全方位地贯彻于整个军队建设的大系统,以使军队的一切工作和资源都真正起到促进战斗力增长的实际效用。按照整体效益观,军事建设、政治建设、后勤建设和装备建设,教育训练、人才培养、行政管理和各项改革,决策机构、业务部门乃至基层广大官兵,都要毫无例外地坚持贯彻效益原则,都要力求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战斗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
树立整体效益观,体现在部队实际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战斗力标准,真正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开展工作、使用资源的聚焦点。多年来,在一些部队和领导机关中,忽视效益的现象之所以严重存在,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离开战斗力标准,热衷于在“一亩三分地”里搞自我服务、自我循环、自我评价,甚至连干工作的过程也被当作实际效果来加以总结和肯定。偏离战斗力增长的实际需要片面“算政治账”,尽管现在不被人们挂在嘴上了,但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仍然起着作用。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和驱使,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确实开了许多可开可不开的会议,搞了许多可搞可不搞的活动,抓了许多可抓可不抓的评比,上了许多可上可不上的项目,耗费了许多本来应当直接用于战斗力建设的有益资源。对这方面的损失,不可低估。譬如,一个军级单位开个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中等规模现场会,从花钱装点“现场”,到组织专门班子给领导写讲话稿;从上级派工作组检查验收,到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准备经验材料;从保障部门作接待准备,到友邻单位派代表前往观摩,等等,耗费其他资源姑且不算,仅花费财力这一项,就绝不是小数。对此类问题,人们往往从工作方法和作风的层面来加以批评,而没有从挥霍资源、削弱战斗力基础的角度来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在军队建设中真要“算政治账”,那就得站在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战斗力提高与否首先“算”进去,具体掂量一下各种资源的使用究竟合算不合算。
我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异常紧迫和突出,提升战斗力发展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军队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都是非常金贵的,必须最大限度地用于战斗力建设,必须在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上充分发挥效益。任何背离战斗力发展需求而无端损耗有限资源的做法,都是不可原谅的。当前和今后,凡是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举措,都应大力倡导;凡是无益于提高战斗力的陋习,都要坚决废止。
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创造政绩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军队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最高标准,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造福于人民的政绩观在军事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只有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政绩来追求,才能认真负责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防止和坚决抵制一切违背战斗力生成和发展规律的思想行为。否则,就可能误入旁门左道:或好大喜功,贪图虚名,今天一个“大思路”,明天一个“大手笔”,热衷于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重“显绩”、轻“隐绩”,只愿意在容易“出彩”的事情上下功夫,不愿意在那些难以“叫响”的工作上用气力,甚至挖空心思搞单项冒尖,“抓了一点,荒了一片”;或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寅吃卯粮,只图任内“脸上有光”,不管任后“倒台塌方”,以致造成“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后遗症,等等。现实教训警示我们,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如果偏离战斗力标准,热衷于在谋求个人功利上打主意,那么,刻意炮制的所谓“政绩”越大,对部队建设的损害就越严重,对未来军事斗争造成的隐患也就越大。由此可知,能否树立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取向的政绩观,这决不是什么小问题,而是关系领导干部在工作上朝哪个目标奔、把部队建设往哪个方向引的大问题,一定意义上也是关系军队在未来战争中能否真正打赢的大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取向,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谋求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各级领导干部用正确政绩观指导和筹划工作的过程,将始终是一个以求真务实精神狠抓战斗力建设的过程,也就是求战斗力发展规律之“真”、务战斗力发展效益之“实”的过程。战斗力是客观的东西,是要在战场上见分晓的,其最大特点是真实顶用,因而它始终要靠求真务实精神来加以培育和增进。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紧紧围绕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把创造政绩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战斗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束缚和阻滞战斗力建设的突出问题上。每个干部都要把战斗力标准具体贯彻到本职工作中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多抓那些虽然上级不一定能看到,但对提高战斗力很有益处的事;多抓那些虽然一时难以见效,但对战斗力长远发展很有好处的事;多抓那些虽然无益于个人扬名得利,但有利于为战斗力建设增光添彩的事,不断创造出无愧于使命的实际业绩。各级组织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来衡量和评判干部的政绩,并形成一种相应的机制,真正让那些抓战斗力建设富有成效的干部受到重用,而让那些对抓战斗力建设不用心、不尽责的干部愈益感到有压力,从而把整个干部队伍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以战斗力为标准创造政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