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50多个国家首脑和国际组织代表齐聚莫斯科,纪念这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
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代,人类经历了两场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般被视为强权争霸之战,是“春秋无义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则由于战争元凶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所具有的极端反人类性质,因而具有了大是大非的分野,具有了正义与邪恶对抗的特征。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大浩劫:中国有3000多万人死于战乱,苏联有2600多万人丧生硝烟,有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正义与罪恶、善良与邪恶、理智与狂热,均有充分的展现,留给后人恒久的思索。
战争灾难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历史教科书,需要后人时时反观和阅读。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是与对文明、文化和人性的深层思索相联系的。60年来,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批判一直在进行,而且越来越深入,以至直指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某种缺失。
但在日本,对战争的反省远不如德国来得深刻和普及,以至多次发生不能诚实正确面对历史的问题。日本至今还未能得到亚洲受害邻国的完全谅解。
战争是一幕人间悲剧,一方面,它展现了受到精神荼毒的人们如何变得残忍、偏执、狂热和极端;另一方面,它又展现了在严酷环境下,人类如何勇敢地坚守正义、善良和理智。
日本投降,有上百万日本侨民流落中国各地。军国主义先愚民,后弃民,日本侨民处境艰难。但在中国,按日本一史志记载,“并没有发生由于战争结束对日本人进行民族报复的事情”,倒是“救济危难、庇护以安全、或主动给以生活上帮助的事情层出不穷”。中国人的善良打动了这些日本人,当年百万日本侨民的遣返地葫芦岛有一“恩”字石碑,说明了他们永志不忘的心情。这些侨民后来大多成为中日友好的积极推动者。
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史上,恩怨之事所在多有,如无宽恕之心,或会化为怨怨相报的“西西里式仇杀”,不知伊于胡底。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是非如不厘清,历史的教训如不记取,战争罪犯如不被绳之以法,不仅受害者心灵难以平复,加害者还会图谋东山再起,悲剧还会重演。
人们纪念60年前那场战争的结束,表达的是一种倍加珍惜和平的心情。但是,今天的世界上仍有战争,种种事实说明,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善良的人们,要警惕啊。 (黄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5月10日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