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新名词横空出世:啃老。何为啃老?意指城市的年轻人到了就业年龄却不愿就业,躺在父母的“襁褓”中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类年轻人被称为“啃老一族”或“傍老一族”。
据分析,“啃老族”的构成主要有6类人群。一类是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这一类占10%左右。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四类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社会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最后一类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到30%。
“啃老”其实是一种“精神颓废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思想懒惰,不思进取,意志薄弱,坐享其成,贪图安逸,好高骛远,大事干不成,小事又不愿做。“啃老”现象折射出少数年轻人严重缺乏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追求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同时,“啃老”现象也反映了部分年轻人生存能力、就业技能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差距较大。值得警惕的是,“啃老一族”眼下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正在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令人忧心。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啃老一族”的存在,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解决“啃老”问题关键是要医治年轻人的“精神颓废病”,教育和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敢地面对工作压力,积极主动就业,而不是消极回避就业。思想问题解决了,有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解决就业技能方面的问题就不是一件难事。 (作者系南京市热电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