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航空报(通讯员姜丽丽)报道:4月底,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又传来科研试飞架次超纪录的消息:不但大大超过往年同期,而且超过了以往大多数年份的年架次数。试飞院科研试飞的组织、管理、技术等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5月1~7日是一个难得的长假,试飞院在此期间组织了4个飞行日,机务改装、定检、准备的同志们从1号开始就进机场了。大家笑称:今年“五一”与去年一样,又是一个“机场七日游”。在4天正式飞行中,试飞院平均每天投入10多架飞机,400多人在为12个科研项目做飞行试验,共完成科研试飞架次80多个。
在5月份科研试飞调度会上,院领导根据前4个月任务完成情况和职工精神状况,提出了“全面统筹规划,全员同心协力,增强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执行力战斗力,关注节点目标,决战决胜每个月”的要求。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试飞院面临的科研试飞任务特别繁重,“急、难、险、重、散、新”的矛盾更加突出:年度试飞架次计划高达3000多个;在全国十多个地点展开试飞;型号多、新机多、新系统多;上级机关和部队对试飞计划节点要求紧迫,资源紧张的矛盾异常突出;年内定型的型号多且集中;外地试飞多,外出参试飞机和项目多;风险科目多、不确定因素多。虽然前4个月科研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为后续及全年工作的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今年任务的特殊性,要完成年度计划,必须每个月都要决战决胜。
为了安全优质完成任务,试飞院于年初提出了全面深化“三观”(发展观、市场观、客户观)和“三力”(执行力、学习力、创新力)教育,强化执行力度和执行理念,合理调配资源、挖掘科研潜力的举措。开展了“航空武器装备重点型号质量整顿”,设立了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的“管理创新奖”和“试飞安全奖”;开始实施《质量效益工资制》和《质量追究制》,采用滚动审核和重点型号专项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科研试飞和军品研制过程的审核;圆满实现科研的夜航;加强和完善了管理上的“拉动式计划”;采取措施缓解了空域紧张、设备紧张、人员紧张状况,用“加强过程管理和加重人员责任”挤出机械日和飞机、设备的换季维护时间以及节假日加班的办法缓解了飞机紧张。
从今年3月开始,试飞院出台了《院领导型号跟踪方案》。该院还采取全体院领导每周轮流在塔台值班制度,使型号管理和试飞现场管理得到了加强。院党委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更主动地融入中心、深入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把工作做到职工心里。院党委按任务重要节点给外地试飞队员发《贺信》和《感谢信》。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有了大的提升,为科研任务的创纪录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转自搜狐